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胚混
混沌。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唐 牛肃 《纪闻·黄山瑞像》:“ 鲁郡 任城 野 黄山 瑞像,盖生於石,状如胚混焉。”参见“ 胚浑 ”。
分類:混沌
《漢語大詞典》:胚浑(胚渾)
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景象。文选·郭璞〈江赋〉:“类肧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李善 注:“言云气杳冥,似肧胎浑混,尚未凝结。” 唐 白居易 《双石》诗:“结从肧浑始,得自 洞庭 口。” 唐 薛渔思 《河东记·叶静能》:“既坐,谈胚浑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歷歷如指诸掌焉。” 宋 王禹偁 《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臣闻元气肧浑,结而为山岳,幽灵肸蠁,降而为神祇。” 宋 范成大 《缄口翁》诗:“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
《高级汉语词典》:元气
元气
分类:元气
《國語辭典》:一气(一氣)  拼音:yī qì
1.太一混然之气。《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晋书。卷八七。列传。凉武昭王李玄盛》:「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2.一口气、不间断。如:「一气呵成」。《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红楼梦》第五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乾。」也作「一气子」、「一气儿」。
3.声气相通。《清史稿。卷四二三。列传。王拯》:「信宜陈金缸尤为巨憝,群贼相为一气,滋蔓难图。」《红楼梦》第二一回:「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也作「一气儿」。
4.一阵。如:「骂了一气」、「打了一气」。《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吃了早饭,摇个串铃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正在藤椅子上睡著,眼面前觉得有样物件在床底下放光出来,白铄铄的,仔细一望,原来是他早晨闹了一气,要店主人赔的那个表。」也作「一气子」。
5.生气。如:「他一气之下将花瓶摔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國語辭典》:太极(太極)  拼音:tài jí
1.天地混沌未分以前,称为「太极」。《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文选。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
2.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第一六章》:「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3.唐朝睿宗的年号(西元712)。
《國語辭典》:混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的那种元气未分,模糊不清的状态。《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也作「浑沌」。
2.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样子。唐。孙思邈〈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3.糊涂无知的样子。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这个养爷老的混沌了,我是刘季真的儿。」《水浒传》第二四回:「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著丧门关了。」
《國語辭典》:澒洞  拼音:hòng tóng
迷濛无间,瀰漫无际的样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宋。苏轼〈庐山二胜〉诗二首之二:「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國語辭典》:玄黄(玄黃)  拼音:xuán huáng
1.黑与黄。指天地的颜色。《易经。坤卦。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2.天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3.丝帛。《孟子。滕文公下》:「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文选。陆机。文赋》:「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
4.生病。《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也作「大一」。
2.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也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
《國語辭典》:溟濛  拼音:míng méng
1.小雨。明。张昱 船过临平湖诗:「船过临平欲住难,藕花红白水云间,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2.幽晦的样子。也作「冥蒙」、「冥濛」。
《漢語大詞典》:溟蒙
亦作“ 溟蒙 ”。
(1).小雨貌。 元 张昱 《船过临平湖》:“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独行前村,天忽阴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隐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琐散,暠皓兮溟濛。” 唐 郑谷 《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 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风大起,微有凉意。”
(3).引申为蒙胧。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被箘簵之窈蔚,结篠荡之溟濛。” 唐 费冠卿 《挂树藤》:“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清 田雯 《翠微寺》诗:“詰曲歷石齿,沿溪树溟濛。”
(5).指 溟海 。 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春融桃浪激诸贤,鯤化 溟濛 会独出。”参见“ 溟海 ”。
亦作“ 溟蒙 ”。谓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清 陶澄 《游香岩寺》诗:“何人开溟蒙,特具广长舌?” 章炳麟 《五无论》:“世界初成,溟濛一气,液质固形皆如烟聚,佛谓之金藏云, 康德 谓之星云,今人谓之瓦斯气,儒者则以太素目之。”《诗刊》1978年第1期:“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伫。万里溟蒙飞巨钺,陨石纷如急雨。”
《漢語大詞典》:溟海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识池沼之褊。”
(2).大海。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 越王 句践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上栖 会稽山 ,下守溟海,唯鱼鱉是见。’” 唐 高适 《同群公出猎海上》诗:“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
《國語辭典》:太初  拼音:tài chū
1.天地元气之始。《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2.道家指天道、自然的本源。《庄子。列禦寇》:「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3.上古时代。如:「太初之民,茹毛饮血。」
4.汉朝武帝的年号(西元前104~前101)。
《國語辭典》:太真  拼音:tài zhēn
1.天地未分时,混沌的元气。晋。程本《子华子。卷上。阳城胥渠问》:「夫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实生三气,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资于元,元资于始,始资于初,太真剖割,通三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专精,是名阴阳。」
2.道家对金的称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金石部。金》:「弘景曰:『仙方名金为太真。』」
3.仙人名。西王母的小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八。太真夫人赠马明生诗二首。序》:「太真夫人者,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罗,字勃遂。」
4.唐杨贵妃为女官时的称号。《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传》:「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道我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恰便似倾国倾城的太真。」
《國語辭典》:草昧  拼音:cǎo mèi
世界未开化的原始状态。《易经。屯卦。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气显著的样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2.浊乱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波浪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4.苟且度过。如:「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
《國語辭典》:洪荒  拼音:hóng huāng
原始、蒙昧的太古时代。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凡日洪荒,终于幽厉。」
《國語辭典》:荒淫  拼音:huāng yín
荒废事务,过分贪爱酒色。《诗经。齐风。鸡鸣。序》:「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