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火炕  拼音:huǒ kàng
一种通行于北方的旧式睡具。砌砖块或土坯为长方台,上铺褥席,其下中空,有孔道与烟囱相通,可烧火以取暖。也称为「套炕子」。
分類:火炕
《國語辭典》:火坑  拼音:huǒ kēng
1.烈火瀰漫的深坑。《北齐书。卷四九。方伎列传。由吾道荣》:「至辽阳山中,有猛兽去马十步,所追人惊怖将走。道荣以杖画地成火坑,猛兽遽走。」
2.佛教喻指六道轮回中,受无量苦之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大正新脩大藏经。阿含部上。晡利多经》:「若堕火坑,必死无疑,设不死者,定受极苦。」也作「火坑」。
3.比喻悲惨的处境。《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一》:「儿夫肯发慈悲行,救度三娘离火坑!」《红楼梦》第四六回:「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也作「火坑」。
4.名利情欲的尘世。元。张养浩〈十二月兼尧民歌。从跳出功名火坑〉曲:「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你打谅我是什么没主意恋火坑的人么!」
5.喻指妓院。《老残游记》第一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拾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不管做什么,丫头、老妈子我都情愿!」也作「火坑」。
《國語辭典》:地炕  拼音:dì kàng
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馀热取暖。有钱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红楼梦》第四九回:「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
《漢語大詞典》:地炉(地爐,地鑪)
亦作“ 地鑪 ”。
(1).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 清 黄遵宪 《东沟行》:“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絶飞伏蛟恐。”
(2).就地挖砌的火炉。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李泌钱若水事相类:“ 若水 如期往,见一老僧与 希夷 拥地炉坐。” 清 黄景仁 《初四复雪》诗:“知君浑舍有同赏,榾柮煴火围地炉。” 赵树理 《新食堂里忆故人》:“饭厅里摆着两列方桌,每张桌周围有四条板登;中间留着相当宽的路,烧着两个地炉。”
(3).火炕。又称地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威宁伯》:“ 王越 抚 大同 ,一日大雪,方坐地鑪,使诸伎抱琵琶捧觴侍,而一千户詗虏还,即召入与谈虏事。”
《国语辞典》:炕琴桌儿(炕琴桌儿)  拼音:kàng qín zhuō ér
置于火炕上的狭长、短足的条桌。
《国语辞典》:炕面砖(炕面砖)  拼音:kàng miàn zhuān
用来敷砌火炕上面的正方形砖。
《漢語大詞典》:炕沿
火炕临地一边的上沿。多用扁方木镶在炕身上。红楼梦第五五回:“ 平儿 屈一膝於炕沿之上。”《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翠环 坐在炕沿上,无事做。” 黎汝清 《三号了望哨》:“ 刘指导员 坐在炕沿上,亲切地拉着我的手。”
《国语辞典》:炕桌儿(炕桌儿)  拼音:kàng zhuō ér
置于火炕上的小桌。
分类: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