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妇主中馈(妇主中馈)  拼音:fù zhǔ zhōng kuì
古代妇女职司家中饮食烹饪等事。《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妇主中馈,烹治饮食之名。」
《国语辞典》:炕上地下  拼音:kàng shang dì xià
妇女操作家事。缝纫称为「炕上」,洒扫烹饪称为「地下」。
《国语辞典》:吸油烟机(吸油烟机)  拼音:xī yóu yān jī
一种厨房用具设备。利用抽风机将烹饪时的油烟吸出室外。
《国语辞典》:一鸡三吃(一鸡三吃)  拼音:yī jī sān chī
1.一只鸡烹饪出三种不同的菜色。
2.比喻利用一件事,获取多种好处。如:「他提出这项计画一鸡三吃,使乡里可以得到许多好处。」
《国语辞典》:焗坊  拼音:jú fāng
一种以提供各种利用焗法烹饪食物的餐厅。
《国语辞典》:掌灶的  拼音:zhǎng zào de
称饭馆里主管烹饪的厨师。也称为「灶上的」。
《国语辞典》:铁板烧(铁板烧)  拼音:tiě bǎn shāo
1.一种烹饪方法。将肉切成块状,用调味料浸渍后,再与其他佐菜依次放到高温的铁板上煎炙成菜肴。
2.通称以铁板烧方法烹饪出的食物。
《漢語大詞典》:风味食品
按特殊方式制作的餐桌食品;常指按特殊烹饪风味制作的食品。例如:用煮马铃薯做成的风味食品。
《漢語大詞典》:燔黍捭豚
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捭,撕裂。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 郑玄 注:“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捭肉,加於烧石之上而食之耳。” 孔颖达 疏:“燔黍者,以水洮释黍米,加於烧石之上而燔之。捭豚者,捭析豚肉,加於烧石之上而熟之。” 朱彬 训纂引 段玉裁 曰:“擘豚,谓手裂豚肉也。”亦作“ 燔黍擘豚 ”。《孔子家语·问礼》:“太古之时,燔黍擘豚,污罇抔饮。”
《國語辭典》:电磁灶(電磁灶)  拼音:diàn cí zào
大陆地区指电磁炉。
《漢語大詞典》:脯掾
精于烹饪,善治干肉的公厨主管。 宋 陶谷 清异录·官志:“ 何敬洙 帅 武昌 时,司仓 彭湘杰 习知膳味,就中脯腊尤殊, 敬洙 檄掌公厨,郡中号为脯掾。”
《漢語大詞典》: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水火相濟,鹽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公 伯夷 ﹞念王室之如燬,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漢語大詞典》:肉片
切成薄片状的肉
牛排肉之外的肉片(如火腿片)
准备烹饪的或准备上桌的碎牛肉片
《國語辭典》:三汤两割(三湯兩割)  拼音:sān tāng liǎng gē
泛称肴馔。《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也作「三道五割」。
分類:烹饪肴馔
《漢語大詞典》:三汤五割(三湯五割)
见“ 三汤两割 ”。
《漢語大詞典》:家务活
家务劳动(如烹饪);尤指可在家里做的手工活(如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