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血象
由血球计数、血色素测定以及其他各种化学和物理试验所表示的血液的状况和性质
血液检查所见的系统报告
《国语辞典》:配合禁忌  拼音:pèi hé jìn jì
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时,产生物理、化学或药理变化,以致降低应有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如:「中药十八反」中的乌头反贝母。
《国语辞典》:风化作用(风化作用)  拼音:fēng huà zuò yòng
1.结晶体在空气中失去其结晶水的一部或全部,因而失去其结晶形,称为「风化作用」。
2.岩石经气候及生物等化学与物理作用而形成土壤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国语辞典》:胶体化学(胶体化学)  拼音:jiāo tǐ huà xué
研究胶体在分散状态下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一门学问。也称为「胶体科学」、「胶体学」、「胶质化学」。
《国语辞典》:阿基米得原理  拼音:ā jī mǐ dé yuán lǐ
有关浮力的物理原理。固体之一部分或全部没入液体中时,其物体的重量减轻,而所减轻的重量,与所没入部分同体积的液重相等,也等于其所受的作用力与浮力。因是阿基米得于西元前三世纪发现,故称为「阿基米得原理」。
《国语辞典》:道耳吞定律  拼音:dào ěr tūn dìng lǜ
英国道耳吞发现的定律,指物理上不相起化学作用的气体混合物之总压力,等于该各气体在一定温度时所有分压力之和。换言之,在混合物中,各气体仍保有其单独存在时所有之压力。也译作「分压定律」、「道尔顿定律」。
《国语辞典》:物理治疗(物理治疗)  拼音:wù lǐ zhì liáo
利用热、冷、水、光、电、按摩、运动或机械等物理方法,刺激身体、消除疼痛、促进生理功能的医疗方法。简称为「理疗」。也称为「物理疗法」。
《国语辞典》:震波测勘(震波测勘)  拼音:zhèn bō cè kān
一种地球物理探勘方法。利用人工爆震所产生的震波,探测地下可能储存油气的地质构造或矿床,简称为「震测」。
《国语辞典》:向量  拼音:xiàng liàng
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如物理上的力、速度、加速度、动量等。也称为「矢量」。
《国语辞典》:海洋学(海洋学)  拼音:hǎi yáng xué
研究世界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也包括海洋里的动、植物,以及海洋的起源、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国语辞典》:道耳吞  拼音:dào ěr tūn
Dalton John
人名。(西元1766~1844)英国物理、化学家。创设了近代的量子论。曾于西元一八○一年发现了道耳吞气体分压定律。一八○三年发表世界最初的原子量与原子记号。对色盲、光学、力学亦有研究。
《國語辭典》:自然现象(自然現象)  拼音:zì rán xiàn xiàng
自然界所呈现的状态或变化,如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等。相对于社会现象而言。
《国语辞典》:胶羽(胶羽)  拼音:jiāo yǔ
水中看不见的悬浮固体物,经物理碰撞或凝聚作用,所结合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如泥浆下层的糊状沉淀物。
《国语辞典》:成岩作用  拼音:chéng yán zuò yòng
沉积物沉积以后,完全固化以前,经温度、压力、生物、地下水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成岩作用」。包括压密作用、胶结作用及再结晶作用。
《国语辞典》:可溶性  拼音:kě róng xìng
物理上能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剂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