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卧游(臥遊)  拼音:wò yóu
不能亲身去旅游,单从绘画、游记、图片等资料中去想像。如:「订阅本旅游杂志,让你卧游天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那山人蓝田叔也来皈依,替我画了四壁蓬瀛。这荒山之上,既可读书,又可卧游,从此飞升尸解,亦不算懵懂神仙矣。」
《國語辭典》:飞舞(飛舞)  拼音:fēi wǔ
1.飞翔舞动。如:「雪花在空中飞舞。」
2.比喻生动活泼。如:「笔势飞舞」。
《國語辭典》:生面  拼音:shēng miàn
新境界。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國語辭典》:栩栩  拼音:xǔ xǔ
形容生动可喜的样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國語辭典》:生色  拼音:shēng sè
1.表现于脸上。《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2.形容鲜明活现。唐。李贺秦宫〉诗:「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3.增添光彩。如:「生色不少」。《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少卿兄,相别数载,却喜卜居秦淮,为三山二水生色。」《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漢語大詞典》:江鸥(江鷗)
生活在江中的鸥鸟,食小鱼及其他水生动物。宋书·五行志三:“ 文帝 元嘉 二年春,有江鸥鸟数百,集 太极殿 小阶内。”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九:“野鹤能自猎,江鸥解独渔。” 唐 雍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诗:“初归山犬翻惊主,久别江鸥却避人。”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鸥:“在海者名海鸥,在江者名江鸥, 江夏 人误为江鹅也。”
《國語辭典》:修饰(修飾)  拼音:xiū shì
1.整理打扮。《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
2.修改润饰文句。如:「为免用语过于直接,此段文字须做适度修饰。」
《國語辭典》:鳞介(鱗介)  拼音:lín jiè
鱼类和贝甲类。泛指水族。唐。杜甫 白凫行:「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西游记》第三回:「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
《國語辭典》:活泼(活潑)  拼音:huó pō
1.自然生动而不呆板。如:「她个性活泼,深具人缘。」、「这篇文章叙述生动活泼,颇受好评。」
2.化学上形容元素或化合物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能力。
《國語辭典》:水族  拼音:shuǐ zú
1.生活于水中动物之泛称。《晋书。卷六七。温峤传》:「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西游记》第一○回:「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著。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
2.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南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有一种称为「水书」或「水字」的古老文字,约两百个字左右。社会以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为基础。经济以农业为主。信仰为以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的自然崇拜。
《漢語大詞典》:马人(馬人)
(1).即马流人。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明 汪广洋 《岭南杂录》诗之十:“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人语·马人:“马人一曰马留。”参见“ 马流 ”。
(2).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水居》:“状如人乘马,众鱼导从。一名鱼目,大水有之。 汉 末有人河际见之。马人背有鳞,如大鲤鱼,但手足耳鼻似人不异。视之良久,乃入水。”
《國語辭典》:马流(馬流)  拼音:mǎ liú
1.马来人。《云麓漫钞》卷五:「马文渊立两桐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家十馀家。不反,居寿冷岸南而对桐柱。悉姓马,自相婚姻,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也作「马留」。
2.猴子。《云麓漫钞》卷五:「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西游记》第一五回:「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也作「马留」。
《國語辭典》:跃然(躍然)  拼音:yuè rán
心动的样子。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
《國語辭典》: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1.形状、外貌。《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聊斋志异。卷一二。公孙夏》:「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舍。」也作「形相」、「形像」。
2.由一个人的内涵作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如:「他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颇引起读者的共鸣。」
3.对实体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实体,而在实体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实体的模仿,而不为实体所限定,乃经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國語辭典》:六法  拼音:liù fǎ
1.宪、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总称。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后来此六种法则广为应用于山水或花鸟等题材。后代评论家对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张,不论如何,六法已经成为中国画习惯性的代名词。
3.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宋。沈遘〈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國語辭典》:跃跃(躍躍)  拼音:yuè yuè
1.心动不定的样子。晋。夏侯湛猎兔赋〉:「擢轻足之茕茕,振游形之跃跃。」
2.喜悦的样子。唐。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夫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