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笔描(笔描)  拼音:bǐ miáo
用笔描绘。唐。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國語辭典》:笔录(筆錄)  拼音:bǐ lù
1.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著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
2.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漢語大詞典》:勾注
(1).山名。即 雁门山 。在今 山西代县 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写作“句”。史记·张仪列传:“昔 赵襄子 尝以其姊为 代王 妻,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诗:“故园有子音书絶, 勾注 烽烟路百盘。” 蒋士超 《戍楼秋望》诗:“天险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参见“ 句注 ”。
(2).用笔画勾以示除去。 宋 韩元吉 《跋司马公倚几铭》:“勾注涂改甚多,而无一字行草。”
《漢語大詞典》:句注
山名。在今 山西 代县 北,为古代九塞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句注 在 雁门 。”史记·张仪列传:“﹝ 赵襄子 ﹞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张守节 正义:“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渔 《河东记》:“ 句注 以山形句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曰 陘岭 。” 清 赵进美 《太原》诗:“天清 句注 连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
《漢語大詞典》:出锋(出鋒)
(1).指书法上使点画锋芒外露的一种用笔方法。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卷上:“其法,趯笔战行,不徐不疾,欲尽復驻,势是以磔。开其笔,或出锋,或藏锋,由心所好。”
(2).犹冲锋。《何典》第五回:“就是 长舌妇 虽説奢遮,也不过苗头看得清爽些,又口舌利便,翻转翻仰的会説会话罢了。那行兵摆阵,出锋打仗许多事务,教他怎么得知?”
(3).见“ 出风 ”。
《漢語大詞典》:出风(出風)
(1).谓露于风中。后汉书·姜肱传:“ 肱 卧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
(2).亦作“ 出锋 ”。皮衣边上露出皮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有那 沈月卿 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纱皮袄,没有出锋,看不出甚么统子。”《冷眼观》第二一回:“那个穿羊毛出风马褂的人,越众走到我面前,陡冲着我恭恭敬敬的请了一个安。”《雪岩外传》第八回:“一式都穿的大毛四出风的粉红平金花的袄裤,都不着裙子。”
《漢語大詞典》:笔简(筆簡)
(1).犹纸笔。泛指文具用品。 元 马祖常 《草亭赋》:“笔简研石,书帙剑器,布且列也。”
(2).指文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此等开荒事功忙了二代,遂忘携其创世宗谱及其来踪,又无记载笔简等件。”
(3).谓画画作文用笔简约。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道士厉归真:“善画牛虎,竝工竹雀鷙禽,笔简意尽,气韵萧爽。”
《國語辭典》:三病  拼音:sān bìng
三种疵病:(1)国画上用笔的三种缺点。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一。叙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2)印度古代医学将人类的病因分成风、寒、气三病。《阿閦佛国经。卷上》:「其佛刹无有三病,何等为三:一者风,二者寒,三者气。」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國語辭典》:一笔勾(一筆勾)  拼音:yī bǐ gōu
全部勾销。元。马致远〈行香子。无也闲愁套。碧玉箫〉曲:「傀儡棚头,题甚么抱官囚。自也羞,则不如一笔勾。」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三折:「他待将咱宋室江山一笔勾,好金帛和大金家结勾。」也作「一笔勾断」、「一笔勾消」、「一笔勾销」。
《國語辭典》:侧笔(側筆)  拼音:cè bǐ
书法上称用笔取侧势为侧笔。即行笔时,笔锋(最尖处)不在线条的中间,而在偏左或偏右侧,谓之「侧笔」或「侧锋」。
分類:书法用笔
《漢語大詞典》:斧劈皴
中国画皴法的一种。谓用笔如斧削木。 明 陈继儒 《妮古录》卷三:“皴法: 董原 麻皮皴, 范宽 雨点皴, 李将军 小斧劈皴, 李唐 大斧劈皴。”
《漢語大詞典》:笔次(筆次)
谓用笔写作之际。 宋 李之仪 《姑溪题跋·跋山谷二词》:“如 苏小 、 真娘 、 念奴 、 阿买 辈,不知其人物伎能果何如,而偶偕文士一时笔次,夤缘以至不朽。”
分類:用笔写作
《漢語大詞典》:燥笔(燥筆)
中国 书画术语。谓用笔含墨量甚少。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州县牌额:“ 绍熙 元年,添差通判 卢瑢 ,悉以所作隶字,换郡下扁牓……郡人以为字多燥笔,而於州牌尤为不严重,私切忧之。”
《国语辞典》:涂写(涂写)  拼音:tú xiě
用笔在纸上随意书写。如:「你上课不专心,在纸上涂写些什么呀?」元。郑元祐〈题复见心清江行卷〉:「然可读者盖甚寡,由索之者非具眼,故虽涂写满卷,令人呕恶。」明。高濂《遵生八笺。卷一五。画家鉴赏真伪杂说》:「或儿女痴顽,用笔涂写,或灯下看玩,以致油污透骨。」
《漢語大詞典》:钩提(鉤提)
亦作“钩提”。 谓写字。钩、提皆书法用笔术语。 宋 陆游 《嘲子聿》诗:“讲诵多 吴 语,钩提学佐书。”
《漢語大詞典》:勾点(勾點)
用笔画出勾或点,以示要删除或修改。魏书·司马昌明传:“ 温 自归寝疾,讽求备物九锡。 谢安 已令吏部郎 袁彦伯 撰策文;文成, 安 輒勾点,令更治改。”
《國語辭典》:撇脱(撇脫)  拼音:piē tuō
1.称赞人画法、用笔不凝滞而秀逸洒脱。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2.作事敏捷。《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素梅也低低道:『撇脱些!我要回去。这事做得不好了,怎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