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时享
圣考
跃龙
冠礼
奉慰
温纶
王使
诏举
宫扇
皇弟
赐帛
叩角
幽王
皇初
重规
《漢語大詞典》:时享(時享)
亦作“ 时饗 ”。 太庙四时的祭祀。古代帝王臣民都行时享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国语·楚语下:“百姓夫妇择其令辰,奉其牺牲……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祝宗,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本朝祧庙之制:“时享之时,既不预九庙之数,復不压 高皇帝 南向之尊。”
《漢語大詞典》:圣考(聖考)
谓往昔的圣人。多指已故的帝王。 汉 扬雄 《〈法言〉序》:“芒芒天道,在昔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姦罔,譔《问道》。” 三国 魏 曹丕 《短歌行》:“长吟永嘆,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大则无以显扬圣考之遗意,小则无以安反侧之心。”
《漢語大詞典》:跃龙(躍龍)
指皇帝登位。 唐 杨炎 《灵武受命宫颂序》:“ 灵武 旧宫,皇帝跃龙之所。”
分類:登位帝王
《國語辭典》:冠礼(冠禮)  拼音:guàn lǐ
古代男子的成年仪式。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至二十岁成年时才由长辈为其梳发,戴上新帽。此一纪念仪式即称为「冠礼」。《礼记。冠义》:「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漢語大詞典》:奉慰
(1). 唐 宋 礼制,逢帝、后忌辰,百官列班进名拜慰天子或皇太后,称“奉慰”。 宋 王溥 唐会要·忌日:“初经 代宗 忌辰,駙马诸亲,悉诣银臺奉慰。”宋史·礼志二六:“ 天祐 初,始令百官诣閤奉慰。 宋 循其制,惟 宣祖 、 昭宪皇后 为大忌。前一日不坐,羣臣诣西上閤门奉慰,移班奉慰皇太后,退赴佛寺行香。”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乙酉, 温成皇后 啟殯,帝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
(2).犹慰问,问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禁卫·驾贴之伪:“ 高 独呼校面詰,索驾贴观之,诸校词窘,谓厰卫遣来奉慰耳。”
《漢語大詞典》:温纶(温綸)
皇帝诏令的敬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吴江 陆朗夫 中丞燿外任时,母已年高……及为方伯,母夫人以痰疾颠狂益甚,必中丞侍侧,少息叫号,乃上疏陈情,即蒙温纶垂允。”
《漢語大詞典》:王使
天子或王侯的使者。左传·宣公九年:“九年春,王使来徵聘。”汉书·枚皋传:“﹝ 枚皋 ﹞年十七,上书 梁共王 ,得召为郎。三年,为王使。” 明 戴良 《苦斋》诗:“享歇宠王使,集藜奠皇家。”
《漢語大詞典》:诏举(詔舉)
也称制举。指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录用人才。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陈龙图使高丽:“ 陈睦 ,字 子雍 …… 治平 中,詔举馆阁才行之士。”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后詔举经学,亦固辞。”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伏读 世祖章皇帝 圣训,屡詔举天下之才,下至山林隐逸,举贡监生,佐贰杂职,皆引见擢用。”参见“ 制举 ”。
《國語辭典》:制举(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國語辭典》:宫扇(宮扇)  拼音:gōng shàn
团扇。因古代宫中多用这种扇子,故称为「宫扇」。《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著天子升了宝座。」
《國語辭典》:团扇(團扇)  拼音:tuán shàn
1.圆形有柄的扇子。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2.比喻失欢失宠的人。参见「班姬咏扇」条。唐。李峤倡妇行〉:「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唐。李白惧谗〉诗:「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漢語大詞典》:皇弟
皇帝的弟辈。晋书·武帝纪:“封……皇弟 攸 为 齐王 。”晋书·武帝纪:“十一月,追封謚皇弟 兆 为 城阳哀王 ,以皇子 景度 嗣。”
分類:帝王
《國語辭典》:赐帛(賜帛)  拼音:sì bó
1.赐给丝帛。《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周党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
2.旧时大臣有罪,皇帝赐以白绫,使其自缢而死,称为「赐帛」。
《漢語大詞典》:叩角
敲牛角。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汉 蔡邕 《琴操》:“ 宁戚 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 齐桓公 闻之,举以为相。”后因以“叩角”为求仕或用言语打动君主而获显官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博采之道弘,则异闻毕集;庭燎之耀辉,则奇士叩角。” 唐 刘沧 《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叩角谁賡 宁戚 歌,飞鳧莫辨 王乔 舄。”
《漢語大詞典》:幽王
昏昧的帝王。逸周书·常训:“古者明王奉法以明幽,幽王奉幽以废法。奉则一也,而绩功不同,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兮。”
《漢語大詞典》:皇初
最初的帝王。《文选·班固〈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吕向 注:“其有名氏号令之君,绍继天下,开治万物者,莫不始於 太昊 之主,以为帝皇之首。”
《漢語大詞典》:重规(重規)
(1).指日月俱圆。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星辰焕列,日月重规。”后用以喻指两代帝王功德相继。《晋书·乐志上》:“今我圣皇,焜耀前暉,奕世重规,明照九畿。”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皇德无餘让,重规袭帝勋。”
(2).谓前后相合;重复。参见“ 重规叠矩 ”。
《國語辭典》:重规叠矩(重規疊矩)  拼音:chóng guī dié jǔ
1.规、矩各相重叠。比喻情事相同。三国魏。明帝〈改元景初以建丑月为正月诏〉:「此历数之序,乃上与先圣合符同契,重规叠矩者。」也作「重规袭矩」。
2.比喻因袭重覆。如:「不好的制度就应该改革,不要重规叠矩,毫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