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群望
独运
更衣
宦官
象魏
凤辇
御府
宝殿
持斧
陨越
奏疏
明殿
衮职
朝参
先主
《漢語大詞典》:群望
受祭于天子、诸侯的山川星辰。望,谓不能亲到,望而遥祭。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羣望。” 杜预 注:“羣望,星辰山川。”文选·张衡〈东京赋〉:“元祀惟称,羣望咸秩。” 薛综 注:“羣岳众神,望以祭祀之,皆有秩次。”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帝深軫下民,遂命庶官徧祀於羣望。”
《漢語大詞典》:独运(獨運)
(1).单独一人搬运。管子·八观:“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独立运行;独自运行。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论:“夫刚健独运,乾之德也;柔和顺从,坤之性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
(3).谓帝王独自运用(威权、谋略)。宋书·恩幸传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圣謨独运,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于兹矣。”
(4).谓独自筹划。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 俱公 ﹞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偃息谈笑,危疑以平。”
《國語辭典》:更衣  拼音:gēng yī
1.1.换衣服。《三国演义》第四回:「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
2.换衣服的地方。《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右内吏发小民供待会所,后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
3.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以目视玄德,低声谓曰:『请更衣。』玄德会意,即起如厕。」
《國語辭典》:宦官  拼音:huàn guān
1.太监。旧时宫中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郑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也称为「宦者」、「宦侍」。
2.官吏的通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谁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漢語大詞典》:象魏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闕”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象魏,闕也。”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闕高魏魏然, 孔子 谓之观。” 唐 杨炯 《少室少姨庙碑》:“太微营室,明堂布政之宫;白兽苍龙,象魏悬书之法。” 清 钱谦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参报待以削草,象魏用为县书。”
(2).借指宫室,朝廷。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 苏轼 《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蹕之音。” 清 顾炎武 《雒阳》诗:“象魏云常紫, 龙池 水自清。”
《國語辭典》:凤辇(鳳輦)  拼音:fèng niǎn
1.仙人所乘座车。隋。炀帝〈步虚词〉二首之二:「翠霞承凤辇,碧雾翼龙舆。」
2.天子车驾。唐。钱起 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诗:「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西游记》第五回:「臣依他言语,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
《漢語大詞典》:御府
(1).帝王的府库。史记·平準书:“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唐 李颀 《送李回》诗:“岁发金钱供御府,昼看仙液注离宫。”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唐高宗镇库墨:“近於内省 何道源 家,见数种古墨,皆生平未见,多出御府所赐。”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寳;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
(2).指主管御府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 江 所沉璧也。”
(3).御史的官署。 唐 杜甫 《奉酬寇侍御见寄复寄寇》诗:“来簪御府笔,故泊 洞庭 船。” 仇兆鳌 注引 邵傅之 曰:“御史所居之署,谓之御史府。” 唐 王翰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筵字》:“首命台阶老,将崇御府员。”按, 张说 尝为御史大夫。
(4).主藏禁中图书秘记的官署。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祕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 集贤殿 ,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之一:“直至 沈 范 辈,始家藏简编。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唐 惟 贞观 、 开元 最胜,两都各聚书数部,至七万卷。至 宣和殿 太清楼 龙图阁 御府所储,尤盛于前代。”
《國語辭典》:宝殿(寶殿)  拼音:bǎo diàn
宫殿。元。赵孟頫 宫中口号诗:「日照黄金宝殿开,雕阑玉砌拥层台。」《三侠五义》第一回:「真宗玩赏,进了宝殿,归了御座,李刘二妃陪侍。」
《漢語大詞典》:持斧
汉书·王訢传:“ 武帝 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羣起,绣衣御史 暴胜之 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唐 沈亚之 《上家官书》:“顾世之持斧之士,安足以摹哉!” 宋 王禹偁 《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绣衣脱后休持斧,珠履抛来免过厅。”
《國語辭典》:陨越(隕越)  拼音:yǔn yuè
比喻失职。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渎天威,甘俟斧钺,不胜陨越之至。」
《國語辭典》:奏疏  拼音:zòu shū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宋史。卷三七二。朱倬传》:「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也称为「奏章」、「奏议」。
《漢語大詞典》:明殿
契丹 君主葬后,于墓侧起室,名“明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明殿,若中国陵寝下宫之制,其国君死,葬,则於其墓侧起屋,谓之明殿,置官属职司,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置明殿学士一人,掌答书詔。”
分類:契丹帝王
《國語辭典》:衮职(袞職)  拼音:gǔn zhí
1.君主的职位。因天子服衮衣,故以衮职比喻天子。《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2.三公的职位。古代天子以衮衣赐上公,故称三公的职位为「衮职」。《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又宁。」《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寮贺之。」
《漢語大詞典》:朝参(朝參)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百丈清规》卷八引 宋 杨亿 《〈古清规〉序》:“闔院大众,朝参夕聚。”
古代百官上朝参拜君主。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君言,旧制,朝参,拜舞而已, 政和 以后,增以喏。” 明 薛蕙 《送周子贤按贵州》诗:“安危廷諍地,迟子促朝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朝参倒持手版, 蕙香 顾之一笑, 王母 谓其情动於中,故罚至此,俾执贱役。”
《國語辭典》:先主  拼音:xiān zhǔ
1.祖先的牌位。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
2.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
3.开国国君。《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唐。杜甫古柏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