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列辟
闻达
奉安
翠辇
清宫
黄旗
天仗
敕书
致政
特旨
时君
帝载
力士
事主
享国
《漢語大詞典》:列辟
(1).指诸侯,历代君主。逸周书·武穆解:“咸康于民,卿格维时,监于列辟。” 卢文弨 注:“列辟,周上世之贤君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 童宗说 注:“列辟,人主也。”
(2).指公卿诸官。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天子犹日省三揖列辟,日听万方舆颂。” 赵殿成 笺注:“ 班固 《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 李周翰 註:‘列辟,百官也。’”
《國語辭典》:闻达(聞達)  拼音:wèn dá
被称扬荐拔。《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國語辭典》:奉安  拼音:fèng ān
旧制指帝后安葬。今国家元首的灵柩举行葬礼,称为「奉安」。《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太尉憙告谥南郊,司徒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
《漢語大詞典》:翠辇(翠輦)
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北史·突厥传:“ 启人 奉觴上寿,跪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 鹿塞 鸿旗驻, 龙庭 翠輦回。’”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宫殿水西头,春日时闻翠輦游。”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这不是羽盖飘扬,鸞旌荡漾,翠輦嵯峨!”
《漢語大詞典》:清宫
(1).洒扫房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将説 楚王 ,路过 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清理宫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检查起居宫室,使其清静安全,以防发生意外。史记·孝文本纪:“乃使太僕 婴 与 东牟侯 兴居 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 代邸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遗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司马贞 索隐引《汉仪》:“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扫室涂椒,清宫候輦。”
(3).清凉的宫室。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4).指清越的宫调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
《漢語大詞典》:黄旗
(1).黄色的旗帜。古代军中用旗。墨子·旗帜:“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亦为大将的军旗。尉缭子·经卒令:“中军黄旗,卒戴黄羽。” 宋 陆游 《送汤岐公镇会稽》诗:“黄旗高十丈,大舟凌虚空。”《水浒传》第七八回:“黄旗按中央戊己,镇太将臺,散乱金霞。”《说岳全传》第五三回:“你可同 王贵 、 张显 领兵三千,都是黄旗黄甲,从北方杀入接应。”
(2).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江浦 黄旗,匡復之功何远。”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黄旗入 洛 竟何样,銕锁横 江 未为固。”
(3).古代指表示王气所在的祥瑞。《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青精翼紫軑,黄旗映朱邸。” 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紫軑,天子车也。朱邸, 明帝 所居。谓青精辅车,黄旗映於帝宅,此谓 明帝 将即位之时瑞也。”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紫葢凝而不散,黄旗鬱以常在,实陶钧之至,造化之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四:“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漢語大詞典》:天仗
(1).天子的仪卫。借指天子。 唐 沈佺期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诗:“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明沈鲸《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2).天子狩猎用的兵仗器械。 唐 李白 《大猎赋》:“乃使神兵出于九闕,天仗罗于四野。”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 杖 ”。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何不取天仗,压制羣魔凶!”
《國語辭典》:敕书(敕書)  拼音:chì shū
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西游记》第三九回:「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
《國語辭典》:致政  拼音:zhì zhèng
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礼记。王制》:「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唐。李朝威《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國語辭典》:致仕  拼音:zhì shì
辞官退休。《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桓帝时曾为议郎,致仕归乡。」也作「致事」。
《漢語大詞典》:特旨
帝王的特别诏令。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然而异恩赐第,弗由场屋之选抡;特旨造廷,非出公卿之论荐。”宋史·选举志三:“从军以后,立军功及人材出众者,特旨擢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笃厚中宫:“此后伉儷弥篤,恩礼有加,次年即特旨建储,人心大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这是甚么大事,非得弄一个特旨下来不为功。”
《漢語大詞典》:时君(時君)
(1).当时或当代的君主。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夫渊源正大之理,不於事物而达之,则 孔 孟 之学真迂阔矣,非时君不用之罪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苏 氏此説虽主为时君用人而言,非正为此书而发。”
(2).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称时君者,龟也。”
《漢語大詞典》:帝载(帝載)
帝王的事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官揆,亮采惠畴。” 孔 传:“载,事也。”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匡復帝载,万国以绥。” 唐 张九龄 《大唐裴公碑铭序》:“虽远大是图,而近识莫误;学探帝载,何事小名!”
分類:帝王事业
《國語辭典》:力士  拼音:lì shì
1.力气很大的人。《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张良所募力士,亦不说术。」
2.职官名。职掌金鼓旗帜,随驾出入,守卫四门。
3.主掌刑威、杀戮的恶神。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三。义例二》:「《堪舆经》曰:『力士者,岁之恶神也,主刑威、掌杀戮,所居之方不宜抵向,犯之令人多瘟疾。』」
《國語辭典》:事主  拼音:shì zhǔ
1.侍奉君主。汉。祢衡鹦鹉赋〉:「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唐。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五首之四:「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2.主持事务者。《晋书。卷八五。何无忌传》:「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元史。卷一九。成宗本纪二》:「诏强盗奸伤事主者,首从悉诛。」
《國語辭典》:享国(享國)  拼音:xiǎng guó
1.君主在位的时间。《文选。贾谊。过秦论》:「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文选。韦孟。讽谏》:「享国渐世,垂烈于后。」
2.王朝统有天下的时间。《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夏禹王得舜帝禅位,立国为夏,传一十七代,享国得四百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