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制诏
四辅
无畏
留香
衮冕
宸旒
英主
庆泽
龙子
徽号
批答
苑囿
玉册
露台
盖高
《漢語大詞典》:制诏(制詔)
皇帝的命令。 汉 蔡邕 独断:“ 汉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玄宗 听从了 房琯 的建议,下出分置的制诏。”
分類:命令帝王
《漢語大詞典》:四辅(四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國語辭典》:无畏(無畏)  拼音:wú wèi
1.没有畏惧。《礼记。表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一百五十赞佛颂〉:「无畏功德中,斯但显少分。」
2.佛教用语。指对自己有信心。《瑜伽师地论》卷七:「于自所證未得无畏。」
《漢語大詞典》:留香
(1).保留香味。初学记卷二五引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 刘公 闻之见锡, 粤 女惹之留香。” 宋 陆游 《灯下对梅花独酌累日劳甚》诗:“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
(2).传说中的留香草。因其能留下芳香,故亦比喻帝王普施德惠。隋书·长孙晟传:“ 晟 以牙中草秽,欲令 染干 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 染干 遽嗅之曰:‘殊不香也。’ 晟 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染干 乃悟。”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七:“新张锦幄间垂杨,四角觚稜八寳装。藉地煖茵趺坐輭,茸茸春草是留香。”
《國語辭典》:衮冕(袞冕)  拼音:gǔn miǎn
1.衮服和冠冕。
2.著衮服所用的冕。古代天子祭宗庙时戴用。《仪礼。觐礼》:「天子衮冕,负斧依。」
《國語辭典》:宸旒  拼音:chén liú
帝王所戴的冠帽。借指皇帝。宋。无名氏〈梅妃传〉:「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出:「幸子由申救,远谪黄州,不久量移儋耳,重拜宸旒。」
分類:帝王
《漢語大詞典》:英主
英明有为的君主。 晋 潘岳 《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旧唐书·太宗纪上:“ 密 见 太宗 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 殷开山 曰:‘真英主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英主兴,贤人进,则天下以朋党治。” 欧阳予倩 《荆轲》第四幕:“ 秦王 政 也是一代英主,岂可轻视?”
《漢語大詞典》:庆泽(慶澤)
指皇帝的恩泽。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又念八州之内,九赋用殷,庆泽旁流,所宜霑贷。”《宋史·乐志十五》:“躬承寳训表钦崇,庆泽布寰中。”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今国朝论囚,常以冬至前三日,而遇有庆泽,常免论决。”
分類:恩泽帝王
《國語辭典》:龙子(龍子)  拼音:lóng zǐ
1.龙之子。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琴高》:「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馀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
2.良马。《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龙子。」
3.蜥蜴。
4.人名。为古代贤人。见《孟子。滕文公》上。
《漢語大詞典》:龙子幡(龍子幡)
绣花的旗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宋书·臧质传:“﹝ 臧质 ﹞之镇,舫千餘乘,部位前后百餘里,六平乘并施龙子幡。”亦省作“ 龙子 ”。 明 孙临 《江南曲》诗:“东风四角吹龙子,札札橈声送急流。”
分類:绣花旗帜
《國語辭典》:徽号(徽號)  拼音:huī hào
1.古代旌旗的名号。《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杨阜》:「隆又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
2.表示尊敬和赞美的称号。《晋书。卷五三。列传。悯怀太子》:「去年十二月,道文疾病困笃,父子之情,实相怜悯。于时表国家乞加徽号,不见听许。疾病既笃,为之求请恩福,无有恶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牍,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
《國語辭典》:批答  拼音:pī dá
君王对臣子或长官对部属的奏疏呈文,加以批示或答覆。《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
《國語辭典》:苑囿  拼音:yuàn yòu
花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去侈靡、卑宫馆、坏苑囿、填池堑。」
《漢語大詞典》:玉册
亦作“ 玉策 ”。
(1).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晋 左思 《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清 汪懋麟 《登岱行》:“ 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
(2).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 ,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 ,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 册书 ”。
(3).珍藏的秘籍。 北周 庾信 《进象经赋表》:“九州既奠,近对河图,四辙中绳,全观玉策。”
(4).指仙道之书。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俗説 岱宗 上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后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5).花灯名。《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引 清 陆果泉 《石础歌》:“玉册流星鐙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自注:“ 士诚 盛时,尝于元夜张鐙,有玉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
《國語辭典》:册书(冊書)  拼音:cè shū
古帝王册封臣下的诏书。分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十一种。《文选。班彪。王命论》:「全宗祀于无穷,垂册书于春秋,而况大夫之事乎。」《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
《國語辭典》:露台(露臺)  拼音:lù tái
1.天子观测天文气象的地方。《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曰》:「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露天搭盖的戏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䌽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
3.露天的高台,可供赏景、休息等用途。元。赵雍〈七夕〉诗:「初月纤纤照露台,枉将瓜果闹婴孩。今宵自有经年约,何暇闲情送巧来。」
《漢語大詞典》:盖高(蓋高)
《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后用以指天。古以天比帝王,因亦指帝王。 宋 欧阳修 《乞罢政事第一表》:“敢黷盖高之听,沥陈至悃之诚。”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子》:“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回盖高之听。”
分類: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