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1  92  93  9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仙阙
土室
五位
进讲
年号
帝典
时遇
通事
法座
圣志
王纲
皇基
治官
神笔
阏氏
《漢語大詞典》:仙阙(仙闕)
(1).仙宫。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瑶臺玉甃,尚控霞宫;宝刹香坛,犹芬仙闕。” 宋 无名氏 《神主祔庙导引》词:“中原图籍入宸廷,列圣慰真灵。袞龙登庙游仙闕,亿万载尊承。”
(2).指帝王的宫阙。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聚靄笼仙闕,连霏绕画楼。”
《漢語大詞典》:土室
(1).古时天子明堂的中央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天子居大庙大室” 唐 孔颖达 疏:“今中央室称大室者,以中央是土室。土为五行之主,尊之故称大…… 周 之明堂亦应土室在中央,大於四角之室也。”
(2).土屋。史记·匈奴列传:“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后汉书·袁閎传:“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於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土室编蓬,未足忧其虑。” 唐 杜甫 《西枝村夜宿赞公土室》诗之二:“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 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谓天数五和地数五。前者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后者为偶数,二、四、六、八、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数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其和数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相加,其和数为三十。”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阳数,《易经》中以⚊表示。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比喻君位。《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漢語大詞典》:进讲(進講)
谓为帝王讲解诗书文史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太祖 收 并门 ,凯旋日, 范杲 为县令,即迴鑾进讲《圣寿诗》。”明史·汪叡传:“ 叡 敦实閒静,不妄言笑,及进讲,遇事輒言。” 邹身城 《“内阁”的由来》:“这些所谓经筵官,以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为职。”
《國語辭典》:年号(年號)  拼音:nián hào
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汉书。卷六。武帝纪》「建元元年」句下唐。颜师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数年间,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应天,天下一统,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漢語大詞典》:帝典
(1).帝王的法则。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是以帝典闕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唐 王维 《上张令公》诗:“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2).犹言皇家经典。儒家著作被尊为“经”,是 汉 以来历代皇帝所为,故称。南史·陆澄传:“世有一孝经,题为 郑玄 注,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案 玄 自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且为小学之类,不宜列在帝典。”
(3).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 郑玄 注:“《帝典》,亦尚书篇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五教在宽,《帝典》所美;愷悌君子,《大雅》所叹。”孔丛子·论书:“吾於《帝典》见 尧 舜 之圣焉。”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典为二帝政书,天子之典,故曰《帝典》,后史之帝纪也。”
《國語辭典》:时遇(時遇)  拼音:shí yù
一时的恩遇。《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蕴传》:「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
《國語辭典》:通事  拼音:tōng shì
1.朝觐聘问的外交事务。《周礼。秋官。掌交》:「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2.替人传达请谒的事。
3.处理事务。南朝梁。武帝 赠谥裴子野诏:「文史足用,廉白自居,劬劳通事,多历年所。」
4.翻译外国语言的人员或官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通事翻给奥斯哥等三人听了,三人连连点首。」
《國語辭典》:法座  拼音:fǎ zuò
佛道天尊说法时的座位。《五灯会元。卷一。一祖摩诃迦叶尊者》:「说是偈己,礼众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闻。』」也作「法坐」。
《漢語大詞典》:圣志(聖志)
帝王的意志。《史记·秦始皇本纪》:“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分類:帝王意志
《國語辭典》:王纲(王綱)  拼音:wáng gāng
天子的政教。《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帝典阙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
分類:纲纪帝王
《漢語大詞典》:皇基
帝王的基业。 汉 班固 《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黄 农 创代,拓定皇基。”北齐书·宣帝纪:“﹝ 高洋 ﹞詔故太傅 孙腾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基方峻,匕鬯恒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用事切当:“ 周益公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 李大钊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 满清 三百余年的皇基,当不得民众主动的革命军。”
分類:帝王基业
《漢語大詞典》:治官
(1).治理政务之官员。指天子之臣僚。周礼·天官·序官:“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郑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转相副贰,皆王臣也。”书·周官:“﹝ 周王 ﹞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 汉 刘向 说苑·君道:“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
(3).尽职。左传·成公十五年:“ 华元 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 晋 。”
《國語辭典》:神笔(神筆)  拼音:shén bǐ
神仙所作的文章。比喻文笔神奇巧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國語辭典》:阏氏(閼氏)  拼音:yān zhī
汉时匈奴君长的嫡妻称为「阏氏」。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世间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阏氏,我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