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监官(監官)
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诸侯王, 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 、 刘孟安 、 阮结 、 富阳 闻人宇 、监官 徐及 、 新城 杜稜 、 餘杭 凌文举 、 临平 曹信 ,俱为都将,号称‘ 杭州 八都’。”
国子监、将作监、钦天监等官署的官员。旧唐书·礼仪志四:“贷钱一万贯,五分收钱,以供监官、学生之费。” 宋 欧阳修 《濮议一》:“第一札子催修营房,责中书何不速了,因请每营差监官一员。”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詔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调,又定监官散官。”清史稿·职官志二:“并定监官升转不离本署,积劳止加升衔,著为例。”
《國語辭典》:风宪(風憲)  拼音: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 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
《漢語大詞典》:监州(監州)
(1).监察州县。 唐 薛能 《荔枝诗》:“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2).指监察州县之官。 元 虞集 《户部尚书马公墓碑》:“公行部,劾治其暴横者监州一人。”
(3). 宋 代于诸州置通判,亦称监州。 宋 范仲淹 《送向综国博通判桂州》诗:“通籍三公后,监州 五岭 深。”
《漢語大詞典》:天镜(天鏡)
(1).比喻监察天下的权力。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自凭玉几,握天镜。”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序:“握天镜而授河图,执玉衡而运乾象。”
(2).指月。 唐 宋之问 《游禹穴回出若邪》诗:“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明 王世贞 《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诗:“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3).指月影。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流。”
(4).湖面。 宋 陆游 《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诗:“结茅所幸得佳处, 石帆 天镜无纤尘。”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孟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國語辭典》:监临(監臨)  拼音:jiān lín
1.监察临视。《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2.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监临说话,开了门,一个坐在门里,一个坐在门外。」
3.职官名。负责监察临视的官吏。《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臣任扬州时,朝廷添置监临、使臣等职,实逾本州官数。」
《漢語大詞典》:相纠(相糾)
相互检举、监察。周礼·地官·邻长:“邻长掌相纠相受。” 郑玄 注:“相纠,相举察。” 孙诒让 正义:“纠兼举察二义。”
《漢語大詞典》:奏劾
(1).上奏章检举。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2).指代监察官员。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
《漢語大詞典》:监郡(監郡)
监察郡县。亦指监察郡县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序:“监御史, 秦 官,掌监郡。”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诗谈》:“ 魏公 开宴召三人者同赏,时 王禹玉 作监郡, 王荆公 为幕官, 陈秀公 初授卫尉寺丞为过客,其后四人皆相继登台辅。” 元 虞集 《福州总管刘侯墓碑》:“﹝ 至元 ﹞二十二年,盗起其属县,监郡几陷贼手,侯破贼出之。”《剪灯新话·申阳洞记》:“ 天歷 间,父友有任 桂州 监郡者,因往投焉。”
《國語辭典》:察举(察舉)  拼音:chá jǔ
经由郡县等官吏推荐而任官。《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
《國語辭典》:监护(監護)  拼音:jiān hù
1.督察。《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2.法律上指对未成年人及禁治产人,尽监督保护之责,以确保其人身、财产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安全。
《國語辭典》:监视(監視)  拼音:jiān shì
1.监临视察。《北史。卷七。齐显祖文宣帝本纪》:「有司监视,必令丰备。」《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郭世广使人赍赍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
2.对于人物或场所实施暗地观察,以便明瞭其活动和目的,而利侦查的进行。
《國語辭典》:监督(監督)  拼音:jiān dū
1.监视督促。《三国演义》第三○回:「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奉著将令,监督筑城。」
2.职官名。负责监视督促的长官。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八四。户部。仓庾》:「大通桥监督,满汉各一人。」
《漢語大詞典》:监行(監行)
(1).监督实行。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制义行以宣翼之,章恭敬以监行之。”
(2).监察巡视。晋书·孝友传·桑虞:“ 徵 迁 青州 刺史,请 虞 为长史,带 祝阿郡 。 徵 遇疾还 鄴 ,令 虞 监行州府属。”
《漢語大詞典》:豸绣(豸繡)
(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褭号出御府之珍,永以为宝;豸绣炫天孙之锦,岂曰无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金飈荐菊,秋英生豸绣之香。”
(2).借指监察、执法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癸卯,忽有臺臣与部属互争先后,时 蔡虚臺 献臣 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故事折之,为豸绣交詈聚唾。” 明 鹿善继 《辩马侍御疏》:“职等最虚心,最服善,苟中职,病褐宽博且拜之,况出豸绣口乎?”
《漢語大詞典》:监酒(監酒)
(1).监督造酒的官吏。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四十年前, 抚州 监酒 范寺成 妻色美而妒, 范 甚宠而惮之。”
(2).指酒宴上临时监察礼仪的官员。《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 曹操 与 东吴 军旅之事者,即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