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隙穴之窥(隙穴之窺)
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 清 龚自珍 《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 掞 ( 王掞 )区区抱螻蚁之忠,逞隙穴之窥,於 康熙 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请册立皇太子,疏前后十餘上。”
《漢語大詞典》:坐蹾
身体失控,臀部着地,状如蹲坐的倾跌姿势。《人民文学》1976年第2期:“那中年妇女赶到了,伸手一推,宰牛人一个坐蹾,四脚朝天。”
《漢語大詞典》:自由式摔跤
摔跤运动之一。以将对方摔倒,并使其两肩同时着地者为胜。常用技法有抱腿、缠腿、勾足、挑腿和跪撑骑缠等。比赛分两局,每局三分钟。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出现一方两肩同时着地情况时,则以两局得分总和多者为胜。
《漢語大詞典》:卜落
象声词。形容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常迭用。 茅盾 《天窗》:“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漢語大詞典》:堛然
形容物体着地之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无目:“ 沂水 大雨,忽堕一龙……邑令公以八十蓆覆之,未能周身,又为设野祭。犹反復以尾击地,其声堛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杨大洪:“﹝ 杨大洪 ﹞张吻作声,喉中呕出一物,堕地堛然。”
分類:容物着地
《漢語大詞典》:地滚球
落地或地面滚动的球(例如棒球,板球,或足球),尤指被击中后立即落地滚动的球
被打出的棒球在对方外场手没能接住前已经落地
被击后沿着地面滚动的球;容易接的滚球
《國語辭典》:倒蹲儿(倒蹲兒)  拼音:dào dūn ér
向后倒退而跌坐在地上。《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女子便把棍略松了一松,和尚险些儿不曾坐个倒蹲儿。」
《漢語大詞典》:大马趴(大馬趴)
谓人向前跌倒,四肢、身体着地。
《漢語大詞典》:杵杖
临时用来拄着地面支撑轿子的木棍
旧式手杖(多为老年人用)
《漢語大詞典》:出头棒子(出頭棒子)
指衙役受了贿赂,在打板子时,以板头着地,好象打得很重,但受刑人受伤并不很重的一种打法。《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且説 张藎 幸喜皁隶们知他是有钞主儿,还打个出头棒子,不致十分伤损。”
《漢語大詞典》:打虎跳
手、脚先后着地,向前跳跃或侧向翻身。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今以引腰跳掷曰打虎跳。”
《漢語大詞典》:蹼蹬
象声词。形容跌倒着地的声音。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那大鹏在远方之外飞来,不想飞得羽垂翅折,在半空中停翅而想,説道:‘我有些乞力了,莫不要调下去?’説言未尽,蹼蹬,此乃不亦乐乎。”
《漢語大詞典》:全履带车
一种全部由覆带着地面支承、驱动和转向的车辆(如坦克)
《國語辭典》:扑虎儿(撲虎兒)  拼音:pū hǔ ér
河北方言。指向前扑倒,两手著地。《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公子早立脚不稳,一个扑虎儿往前一扑,险些就要磕在那铜盆架上咧。」
《漢語大詞典》:屁股蹲儿(屁股蹲兒)
方言。屁股着地,但未倒下的姿态。如:用棍棒戳了一下,就叫他摔了个屁股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