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赠墓剑
 
送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國語辭典》:知己  拼音:zhī jǐ
1.了解自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2.相互了解而友谊深厚的人。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国语辞典》:知己话(知己话)  拼音:zhī jǐ huà
贴心的话。如:「她的一番知己话,让她的好友终于释怀。」
分类:贴心
《分类字锦》:有知己言
后汉书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分类:
《國語辭典》:知己知彼  拼音:zhī jǐ zhī bǐ
正确的了解自己,并能评估对方的实力。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四回:「好一个刘先锋,知己知彼,知进知退。」也作「知彼知己」。
《國語辭典》: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对彼我双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隋唐演义》第一八回:「若凭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来,反惹出祸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俩。」也作「知己知彼」。
《國語辭典》: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对彼我双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隋唐演义》第一八回:「若凭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来,反惹出祸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俩。」也作「知己知彼」。
《国语辞典》:红粉知己(红粉知己)  拼音:hóng fěn zhī jǐ
知心的女性朋友。如:「他视妻子为无可取代的红粉知己。」
《国语辞典》:风尘知己(风尘知己)  拼音:fēng chén zhī jǐ
尘世中的知己朋友。如:「他俩是风尘知已,彼此相扶持。」《孽海花》第一九回:「如素云是袁尚秋替他招呼,怡云是成伯怡代为道地,老先生还自鸣得意,说是风尘知己哩!」
《国语辞典》: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拼音: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zhōng shǎo,huà bù tóu jī bàn jù duō
(谚语)与意气相投的知己相聚,畅饮千杯酒也不嫌多;但碰到意念相左的人,连半句话也不愿多说。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一出:「自古道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好笑我爹爹不顾仁义,却道奴家把言语冲撞他。」
《国语辞典》: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死)  拼音: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为了知心朋友不惜牺牲生命。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豫让》:「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国语辞典》:天涯知己  拼音:tiān yá zhī jǐ
意气相投的朋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适承杜先生相顾,相约到府,又承夫人一见如故,真是天涯知己了。」
《国语辞典》:叨在知己  拼音:tāo zài zhī jǐ
一种社交应酬语。承蒙对方视自己为知己的意思。清。和邦额《夜谈随录。崔秀才》:「叨在知己,亟当如命,奈心与力违,束手无策。」
《漢語大詞典》:酒逢知己千杯少
见“ 酒逢知己千钟少 ”。
《漢語大詞典》:酒逢知己千钟少(酒逢知己千鍾少)
至友相逢,千杯恨少。意谓双方情意投合,十分谈得来。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九出:“当日箇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一句多。”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自古道‘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好笑我爹爹不顾仁义,却道奴家把言语衝撞他。”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贼》:“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亦作“ 酒逢知己千杯少 ”。《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遇知音不与谈。”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十章:“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杯薄酒,请 醉兄 务必赏光!”
《漢語大詞典》:酒逢知己千钟少(酒逢知己千鍾少)
至友相逢,千杯恨少。意谓双方情意投合,十分谈得来。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九出:“当日箇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一句多。”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自古道‘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好笑我爹爹不顾仁义,却道奴家把言语衝撞他。”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贼》:“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亦作“ 酒逢知己千杯少 ”。《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遇知音不与谈。”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十章:“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杯薄酒,请 醉兄 务必赏光!”
《漢語大詞典》:谬托知己(謬托知己)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儿打牌吃酒。”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
《漢語大詞典》:悬剑(懸劍)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挂剑(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唐。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剑(留徐劍)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剑”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欲挂留 徐 剑,犹迴忆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 徐 剑,忍向 桥山 觅墓林。”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