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缛礼
百礼
朝献
公仪
情礼
礼度
故法
发引
通礼
仪范
礼敬
告至
违礼
册礼
德礼
《國語辭典》:缛礼(縟禮)  拼音:rù lǐ
繁琐的礼节。引申为优渥的待遇。《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传一。李若水传》:「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分類:繁复礼仪
《漢語大詞典》:百礼(百禮)
各种礼仪。《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汉 班固 《东都赋》:“万乐备,百礼暨。”《隋书·音乐志中》:“洽斯百礼,福以千年。”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分類:礼仪
《國語辭典》:朝献(朝獻)  拼音:cháo xiàn
1.一种古代的祭礼。为向受祭的尸主献酒。《周礼。春官宗伯。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汉。郑玄。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诸侯或属国朝觐皇帝,贡献方物。《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历世未附者二十馀国,并遣使朝献。」
《漢語大詞典》:公仪(公儀)
(1).官家的礼仪。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陈蕃 为光禄勋, 滂 执公仪诣 蕃 , 蕃 不止之, 滂 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2).复姓。 周 代 鲁国 有 公仪休 。见史记·循吏列传
《漢語大詞典》:情礼(情禮)
感情与礼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唐 元稹 《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诰》:“朕方藉良能,夺其情礼,起自哀疚,命为监临。”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澄 待以客礼, 寳寅 请丧君斩衰之服, 澄 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
分類:感情礼仪
《國語辭典》:礼度(禮度)  拼音:lǐ dù
礼节法度。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闾阎百姓,不知帝王家礼度。」
《漢語大詞典》:故法
旧法。先王的法度礼仪。韩非子·定法:“ 韩 者, 晋 之别国也。 晋 之故法未息,而 韩 之新法又生。”史记·赵世家:“ 赵文 、 赵造 、 周袑 、 赵俊 皆諫止王毋 胡 服,如故法便。”诗·大雅·荡“匪上帝不时, 殷 不用旧” 汉 郑玄 笺:“此言 紂 之乱,非其生不得其时,乃不用先王故法之所致。”
《國語辭典》:发引(發引)  拼音:fā yǐn
引,引布,也称为「绋」。发引指出殡时灵柩出发。《金瓶梅》第六五回:「内眷亲戚,都来辞灵烧纸,大哭一场。到次日发引,先绝早抬出名旌,各项幡亭纸剳。」《红楼梦》第一二回:「当下代儒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丧,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于铁槛寺。」
《國語辭典》:通礼(通禮)  拼音:tōng lǐ
1.通行的礼节。《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2.一种古代风俗。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亲姻之间彼此送礼应酬、互相问候。
3.记述一代通行典礼的书,由国家编订颁行。《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周书。世宗本纪》:「十一月丁未朔,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國語辭典》:仪范(儀範)  拼音:yí fàn
1.礼法、规矩。《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悯孙峻于仪范,废帝裸之迫使走,悯孙雅步如常。」《隋书。卷七五。儒林传。马光传》:「然皆鄙野,无仪范,朝廷不之贵也。」
2.风采、风范。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漢語大詞典》:礼敬(禮敬)
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后汉书·班超传》:“ 鄯善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 三国 魏 曹植 《告咎文》:“礼敬川岳,祇肃百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瓌 大惊奇,骤加礼敬。 頲 由是学问日新,文章盖代。”
《漢語大詞典》:告至
(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
(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 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 告庙 ”、“ 饮至 ”。
《漢語大詞典》:违礼(違禮)
违反礼仪。金史·术虎高琪传:“詔封 吴曦 为 蜀国王 , 高琪 为封册使。詔戒諭曰:‘卿读书解事, 蜀 人亦识威名;勿以财贿动心,失大国体。如或随去奉职有违礼生事,卿与 乔宇 体察以闻。’”
《漢語大詞典》:册礼(册禮)
册立、册封的礼仪。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早终册礼朝天闕,莫遣虯髭染塞霜。”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宣宗 即位于 太极殿 时,宰臣 李德裕 行册礼。”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册礼不讲:“ 唐 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漢語大詞典》:德礼(德禮)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 孔子 曰:‘道之以政, 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2).德泽与礼仪。左传·僖公七年:“ 管仲 言於 齐侯 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