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命  拼音:zhèng mìng
1.安享天年而死。相对于非命而言。《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2.佛教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五支。指正确的谋生方式。《杂阿含经》卷二八:「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國語辭典》:天命  拼音:tiān mìng
1.天地万物自然的法则。《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天神所主宰的命运。《书经。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我兄说万事都是尽人事,听天命,自有个一定。」
3.天所赋予人的禀赋与本性。《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4.寿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逊于不虞,以保天命。」
5.清朝太祖的年号(西元1616~1626)。
《國語辭典》:俗骨  拼音:sú gǔ
讥刺人气质鄙陋庸俗。如:「此人一身俗骨。」
《漢語大詞典》:穷薄(窮薄)
(1).犹浅薄。形容命运或禀赋很差。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顾曰:‘真穷薄人也。’授以春官,卫上左焉。” 宋 苏洵 《与吴殿院书》:“呜呼!岂其命之穷薄至於此耶?” 宋 陆游 《谢解启》:“某行已迂疏,禀资穷薄。”
(2).贫穷。《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也是先前不十分穷薄时做下的勾当。”
《國語辭典》:命分  拼音:mìng fèn
命运。宋。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五首之二:「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也作「命道」、「命限」。
《國語辭典》:妙物  拼音:miào wù
极精美的物品、神妙莫测的物品。南朝宋。谢灵运〈夜宿石门〉诗:「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封神演义》第七八回:「这阵内有四口宝剑,俱是先天妙物,不知当初如何落在截教门下?」
《漢語大詞典》:才性
(1).才能禀赋。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驥足哉?”孔丛子·连丛子下:“人之才性受天有分,若如君之论,则 成王 伯禽 虽致泰平,皆当以不圣蒙弗克负荷之罪乎?”《元典章·礼部五·医学》:“若有民间良家子弟,才性可以教诲,愿就学者听。”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凡言平等者,必其物之才性、知识、形状、体格有可以平等者,乃可以平等行之。”
(2).资质性情。才,通“ 材 ”。世说新语·赏誉“诸人当来寻 温元甫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温几 ,字 元甫 , 太原 人,才性清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3).才能和性格。世说新语·文学“ 钟会 作《四本论》”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魏志:“ 会 尝论才性同异,传於世。” 清 侯康 《补〈三国〉〈艺文志〉》卷四:“《傅嘏传》称 嘏 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 集而论之。”
《漢語大詞典》:资材(資材)
(1).取材。公孙龙子·迹府:“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 谢希深 注:“物各有材,圣人之所资用者也。”
(2).禀赋,资性。汉书·薛宣传:“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寄问刘白〉》:“功用随日新,资材本天授。”
(3).资格和才能。 宋 文同 《谢中书启》:“伏念某门地至寒,资材甚浅,宦途蕞品,儒馆陈人。”
(4).物资器材。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举工业之械具资材,植物之滋殖繁养,动物之畜牧改良,无不蒙科学之泽。” 周恩来 《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放手收容溃兵散枪及资材。”
(5).资料,材料。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又 元 人杂剧亦屡取《水滸》故事为资材。” 徐特立 《关于“晚会之歌”》:“‘晚会之歌’上却说‘工农兵联合起来’,是国内战争时的口号。今天用来抗 日 就会破坏内部的团结,给 日本 以挑拨离间的资材。”
《漢語大詞典》:神资(神資)
天资,禀赋。 唐 柳宗元 《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南府君睢阳庙碑》:“时维 南公 ,天与拳勇,神资机智,艺穷百中,豪出千人。”
分類:天资禀赋
《漢語大詞典》:才赋(才賦)
才能禀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郑善夫》:“《国雅》:‘ 继之 才赋英迈,往往有新语。’”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海伦·斯诺如是说〉》:“也许有的模式更可贵些,对社会更有用些;有的生命力更长些,更显示才赋,更具有普遍的素质。”
分類:才能禀赋
《漢語大詞典》:姿禀
天资,禀赋。明史·儒林传一·赵汸:“﹝ 赵汸 ﹞生而姿禀卓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虽君得之姿禀,然耳濡目染,其受门第之益,抑又可诬耶!”
分類:天资禀赋
《漢語大詞典》:姿度
(1).犹禀赋,气度。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晋书·陈元达载记:“彼人姿度卓犖,有笼罗宇宙之志。”周书·王盟传:“ 盟 姿度弘雅,仁而汎爱。”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宋澥:“﹝ 宋澥 ﹞姿度高洁,不乐从仕。”
(2).姿态,风度。 唐 戴孚 《广异记·黎阳客》:“姿度闲远,昂然秀异。”新唐书·外戚传·武承嗣:“倣虏謳舞,姿度闲冶。”
《漢語大詞典》:姿性
(1).品行;性格。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彭羕 ﹞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2).天资,禀赋。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长子诗序》:“予二子,长曰 道生 ,姿性可教。”明史·隐逸传·孙一元:“ 一元 姿性絶人,善为诗,风仪秀朗。”
《漢語大詞典》:性智
禀赋才智。 汉 王充 论衡·实知:“ 王莽 之时, 勃海 尹方 年二十一,无所师友,性智开敏,明达六艺。”后汉书·杨李翟应等传论:“ 孙懿 以高明见忌,而受欺於阴计; 翟酺 资譎数取通,而终之以謇諫。岂性智自有周偏,先后之要殊度乎?”
分類:禀赋才智
《國語辭典》:根气(根氣)  拼音:gēn qì
天生的气质、禀赋。《醒世恒言。卷一二。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个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國語辭典》:资赋(資賦)  拼音:zī fù
天生的禀赋。如:「他因有音乐方面的资赋,而获得保送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