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祖  拼音:liù zǔ
佛教宗派的第六代祖师。如禅宗北宗以神秀为六祖、南宗则尊慧能为六祖。
《國語辭典》:印可  拼音:yìn kě
佛教用语。佛教谓师父承认弟子对佛法的修学或体悟是正确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宋。黄庭坚〈法安大师塔铭〉:「虽蒙天衣印可,犹栖法席数年。」
《漢語大詞典》:求心
谓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认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 苏轼 《海会寺清心堂》诗:“ 南郭子綦 初丧我,西来 达磨 尚求心。” 王十朋 集注引 师民瞻 曰:“ 达磨 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悟道。”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
《漢語大詞典》:南能
指 唐代 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 慧能 。 唐 雍陶 《同贾岛宿无可上人院》诗:“还因爱閒客,始得见 南能 。” 明 杨慎 《无宵宿北岩开公房》诗:“何须分垢浄,持此问 南能 。” 清 赵翼 《题蘗庵僧遗像》诗:“故国遗墟伤北望,空门法席演 南能 。” 赵朴初 《喜春来·新年话旧小令寄日本友人》之五:“ 雪舟 山水多清韵,妙迹风流两国闻。岂徒衣鉢继 南能 。”参见“ 南能北秀 ”。
《國語辭典》:南能北秀  拼音:nán néng běi xiù
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乃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二人同事禅宗五祖弘忍。弘忍圆寂后,慧能传法于岭南,故称为「南能」。神秀受武则天徵召入京,于北方弘法,故称为「北秀」,二人合称为「南能北秀」。
《國語辭典》:棒喝  拼音:bàng hè
1.佛教用语。禅师启发弟子开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声一喝,或棒喝交施,使弟子于当下开悟。《续传灯录。卷二五。东京净因蹒庵。继成禅师》:「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寻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龙舒增广净土文。卷一一。承相郑清之劝修净土文》:「人能屏除万虑,一意西方,则不施棒喝而悟圆顿机。」
2.警醒迷误的人。宋。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总不亲。」明。王永积〈家园〉诗三○首之二五:「棒喝无烦问野僧,死生生死有何能?」
《國語辭典》:禅学(禪學)  拼音:chán xué
佛教禅宗的教理。如:「他近年来精修禅学,颇有心得。」
《漢語大詞典》:密印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大日经·密印品》:“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语,应知皆是真言。”
(3).佛教禅宗指 达摩 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清 龚自珍 《最录天台传佛心印记》:“其曰传佛心印何也? 达摩 之东,此方人争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别传歟?’”
《國語辭典》:佛印  拼音:fó yìn
宋代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西元1032~1098)名了元,字觉老,住云居四十馀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内的亲属。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2.同母者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见《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禅律(禪律)
(1).佛教语。禅宗和律宗的并称。 宋 苏辙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 辩才 ﹞以佛法化人,心具定慧,学具禪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二九涉猎诸子,至於禪律之説,无不著於心矣。”
(2).佛教语。指禅定和戒律。 宋 苏轼 《篆〈般若心经〉赞》:“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顷作禪律。” 宋 陈师道 《和苏公洞庭春色》:“我方缚禪律,一举烦屡嗅。”
《漢語大詞典》:祖师禅(祖師禪)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诗:“刦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禪。”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如来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师禪自妙有而真空,其归则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谓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也。” 苏渊雷 《读史举要》第九章二:“一时风气的形成,决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
《漢語大詞典》:五祖
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 唐 代 弘忍 禅师。 弘忍 俗姓 周 ,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 慧能 、 神秀 ,衍生南、北二宗。 宋 赞宁 宋高僧传·神秀传论:“昔者 达磨 没而微言絶 五祖 丧而大义乖。” 刘师培 文说:“因一己之私心,作万世之法程,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國語辭典》:一转语(一轉語)  拼音:yī zhuǎn yǔ
不因循原有的评语、观点,而另赋新意。宋。辛弃疾〈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词。序〉:「主人戏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國語辭典》:北宗  拼音:běi zōng
1.佛教、道教、画派皆分南、北二宗。参见「南北宗」条。
2.山水画家宗派之一。参见「北宗画法」条。
《漢語大詞典》:没字
(1).见“ 没字碑 ”。
(2).指佛教禅宗的不立文字。 明 徐渭 《玉禅师》第一出:“谤 达摩 单传没字,又面壁九年。”
《國語辭典》:没字碑(沒字碑)  拼音:méi zì bēi
没有刻文字的石碑。比喻人徒具仪表而没有学问。《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任圜传》:「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孽海花》第二一回:「好没来由!给这没字碑,搅这半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