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禅堂
学禅
禅栖
禅味
禅居
入禅
禅扃
禅枝
禅人
禅和
禅观
禅诵
禅伯
悟禅
诗禅
《國語辭典》:禅堂(禪堂)  拼音:chán táng
在中国禅宗的寺院建筑结构中,专供集体坐禅之场所。在禅堂参禅时,主持和尚会就根器成熟的禅修者,用棒、喝等方法,使其开悟,故禅堂也称为「选佛场」。唐。沈佺期〈峡山寺赋〉:「若乃忍殿临岸,禅堂枕江。」《西游记》第三六回:「著几个去前面,把那三间禅堂打扫乾净,铺设床帐,快请老爷安歇。」
《漢語大詞典》:学禅(學禪)
犹学佛。 宋 翁卷 《山中》诗:“不奈邻峰学禪伴,时时来此叩巖扉。”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自 隋 唐 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参见“ 学佛 ”。
分類:学佛
《漢語大詞典》:学佛(學佛)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漢語大詞典》:禅栖(禪棲)
谓出家隐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所谓修修释子,眇眇禪栖者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南峯北岭,多结禪栖之士,东巖西谷,又是刹灵之图。”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经年一别对禪栖,门外红尘总不知。”
分類:出家隐居
《國語辭典》:禅味(禪味)  拼音:chán wèi
进入禅定时所体会到的妙味。唐。杜甫〈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绝荤血于禅味,混出处于度门。」
《漢語大詞典》:禅居(禪居)
僧人居住之所。指寺院。 隋 江总 《修心赋》:“邇迺野开灵塔,地筑禪居。”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悲梵室之未宏,悼禪居之犹褊。” 宋 苏轼 《白云居》诗:“禪居何所有,户牖白云分。”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浄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漢語大詞典》:入禅(入禪)
犹入定。 南朝 齐 萧子良 《迴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禪出禪者,劝总行众善。”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诗:“入禪从鸽遶,説法有龙听。”
分類:入定
《漢語大詞典》:禅扃(禪扃)
(1).佛寺之门。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禪扃。” 清 赵翼 《至福宁游望海楼》诗:“歌板新声催曲部,弓刀小队叩禪扃。”
(2).指禅房。 唐 刘禹锡 《赠别约师》诗:“师逢 吴兴 守,相伴住禪扃。” 宋 苏舜钦 《清轩》诗:“谁凿幽轩刮眼清,湖中嘉处更禪扃。”
分類:佛寺禅房
《漢語大詞典》:禅枝(禪枝)
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药树永繁稠,禪枝詎凋槭。” 唐 孟浩然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石镜山精怯,禪枝怖鸽栖。” 唐 杜甫 《游修觉寺》诗:“禪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
《漢語大詞典》:禅人(禪人)
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摩诃止观卷五上:“又一种禪人,不达他根性纯教乳药。”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杖林山下竹筋鞭,南北禪人万万千,莫恠相逢不下马,东西各自有前程。”
《漢語大詞典》:禅和(禪和)
禅和子。谓参禅之人。 唐 裴铏 《传奇·马拯》:“众怒曰:‘朝来被二贼杀我禪和,今方追捕之,又敢有人张我将军。’”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鉴湖即事》曲:“白髮禪和,墨本 东坡 ,相伴住山阿。” 清 黄景仁 《摸鱼儿》词:“禪和滋味,叹我已能堪,君真可惜,还觅市酤醉。”
分類:参禅
《漢語大詞典》:禅观(禪觀)
谓依禅理参究修行。 唐 姚合 《闲居》诗:“何当学禪观,依止古先生。” 宋 陈师道 《比丘理公塔铭》:“日诵《金刚》《行愿》两经,闔户禪观,不近人事,凡二十年。” 章炳麟 《答铁铮》:“ 明 之末世与 满洲 相抗,百折不回者,非耽悦禪观之士,即 姚江 学派之徒。”
寺院。 唐 钱起 《送僧归日本》诗:“水月通禪观,鱼龙听梵声。”
《漢語大詞典》:禅诵(禪誦)
佛教语。谓坐禅诵经。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禪诵。”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昼则目禪诵之事,夜则耳鐘梵之音。” 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诗:“山中多法侣,禪诵自为羣。”
《漢語大詞典》:禅伯(禪伯)
对有道僧人的尊称。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西菴禪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明 袁宏道 《虎耳岩不二和尚碑记》:“余童年熟 不二 师名,以为古尊宿也,既而閲 元美 、 伯玉 二先生集,往往道之,始知为近代禪伯。”
《國語辭典》:悟禅(悟禪)  拼音:wù chán
参悟禅理。唐。苑咸 酬王维诗:「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花月痕》第一三回:「搔首苍茫欲问天,分明紫玉竟如烟!九州铸铁轻成错,一笑拈花转悟禅。」
分類:参悟禅理
《漢語大詞典》:诗禅(詩禪)
(1).诗中隐含的禅理。亦指隐含禅理的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且举诗禪问答以困之, 潘 气略不慑,应对如流。” 明 李开先 《诗禅序》:“诗禪何所於始乎?其当中古之时乎?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託兴,有佹诗,有讽諫,有寓言,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夫谓之诗禪。如禪教深远,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径陈,径直则非禪矣。” 清 孔尚任 《街西三绝刘生索赋》:“不是诗禪不是谜,灯昏酒散费人猜。”
(2).诗道与禅道的并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捨筏登岸,禪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禪一致,等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