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禅师(禪師)  拼音:chán shī
专事修禅的出家人。宋。苏轼 半山亭诗:「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其时,离原上百里有一个了卧禅师,法号虚谷,戒行为诸山首冠。」
《國語辭典》:禅心(禪心)  拼音:chán xīn
进入禅定境界的心。唐。李颀〈题璿公山池〉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红楼梦》第九一回:「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國語辭典》:禅关(禪關)  拼音:chán guān
佛教用语:(1)禅师启发弟子开悟所提的问题,弟子通过这项考验就是开悟,所以修禅者将之视为迷悟的门关。《西游记》第八回:「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2)禅宗道场。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方入于禅关,睹天宫峥嵘,闻钟声琐屑。」《红楼梦》第八七回:「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
《國語辭典》:禅房(禪房)  拼音:chán fáng
僧人居住的房间。后泛指寺院。唐。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元。朱凯《昊天塔》第四折:「似这等沸腾腾,可甚么绿阴满地禅房静?」
《漢語大詞典》:禅榻(禪榻)
禅床。 唐 杜牧 《题禅院》诗:“今日鬢丝禪榻畔,茶烟轻颺落花风。”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惟丈室一僧,独坐禪榻。” 清 赵翼 《散花曲》:“完璧还君繫臂纱,髩丝禪榻閲年华。”
分類:禅床
《國語辭典》:封禅(封禪)  拼音:fēng shàn
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梁甫山除地祭地称为「禅」。秦汉时特重此礼。《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唐。李商隐〈韩碑〉诗:「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國語辭典》:参禅(參禪)  拼音:cān chán
佛教徒依禅师的教导修学佛法。《禅宗决疑集》:「至三十一岁,离火宅为僧,参禅请益。」
《漢語大詞典》:逃禅(逃禪)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分類:遁世参禅
《國語辭典》:安禅(安禪)  拼音:ān chán
安坐修习禅法。南朝梁。张缵〈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唐。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國語辭典》:禅林(禪林)  拼音:chán lín
禅宗寺院。唐。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入禅林而避暑,肃风景于中林。」唐。常建 潭州留别诗:「宿帆谒郡佐,怅别依禅林。」
《國語辭典》:枯禅(枯禪)  拼音:kū chán
放下一切,专心致意参禅。元。杨维桢〈花游曲〉:「宝山枯禅开茗碗,木鲸吼罢催花板。」
分類:老僧参禅
《國語辭典》:坐禅(坐禪)  拼音:zuò chán
佛教徒静坐思惟禅法。《长阿含经》卷八:「彼苦行者,遥见人来,尽共坐禅;若无人时,随意坐卧,是为垢秽。」
《漢語大詞典》:禅院(禪院)
寺院;佛教的庙宇。《西游记》第五九回:“﹝ 孙行者 ﹞正踌躇间,又听得鐘声响亮,急下山坡,径至禪院。”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游石公山记:“石壁尽处,復登山路, 石公 禪院在焉。” 萧乾 《矮檐》:“于是,每走过那禅院,他必得伫立瞪着那只狮子,弄得妇人以为他发了疯。”
《漢語大詞典》:禅扉(禪扉)
(1).禅房。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晚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2).指佛寺之门。 清 陈维嵩 《花心动》词:“叩罢禪扉谁应?剩花底经幡,烟中斋磬。” 清 唐孙华 《同宪尹步至虎丘禅院观玉兰花》诗:“觅径入禪扉,幽芬袭几席。”
分類:禅房佛寺
《國語辭典》:禅床(禪床)  拼音:chán chuáng
僧侣用具。禅僧的坐床。唐。贾岛〈送天台僧〉诗:「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
分類:禅床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