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斲方为圆(斲方为圆)  拼音:zhuó fāng wéi yuán
将方形物砍削成圆形。比喻人心由端正变为圆滑。汉。荀悦《前汉纪。卷二五。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斲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国语辞典》:人正不怕影子斜  拼音:rén zhèng bù pà yǐng zi xié
比喻只要行为端正,不怕谣传中伤。如:「市井小民的流言蜚语,有何可惧?人正不怕影子斜,任凭他们去说吧!」
《国语辞典》: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拼音: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谚语)行事端正,则无所畏惧。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为人本分作经营,澹饭粗茶心自宁,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国语辞典》:半夜敲门心不惊(半夜敲门心不惊)  拼音: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谚语)行事端正,则无所畏惧。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练将》:「况平时任我令行禁止,做了好官,上司到日,刮目待我,又无人敢为指告,行动之间扬扬德色,所谓『半夜敲门心不惊』是也。」
《国语辞典》:恤老怜贫(恤老怜贫)  拼音:xù lǎo lián pín
怜悯贫老而加以周济照顾。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三煞〉:「这相公爱民忧国无偏党,发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怜贫,视民如子。」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止为恤老怜贫,敢曰疏财仗义,我不任德,尔何谢恩。」
《国语辞典》:直言危行  拼音:zhí yán wéi xìng
行为端正,言语正直。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国语辞典》:正己守道  拼音:zhèng jǐ shǒu dào
端正自身以坚守正道。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以此知阴阳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国语辞典》:正身率下  拼音:zhèng shēn shuài xià
端正己身,以做为部属的楷模、表率。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二。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南朝宋。刘义康〈上表逊位〉:「任总内外,位兼台辅,不能正身率下,以肃庶僚。」
《国语辞典》:正身明法  拼音:zhèng shēn míng fǎ
端正己身,严明法纪。《晋书。卷六。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国语辞典》:正身清心  拼音:zhèng shēn qīng xīn
端正己身,修养心性。《明史。卷一八一。丘浚传》:「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
《国语辞典》:衣冠甚伟(衣冠甚伟)  拼音:yī guān shèn wěi
仪表端正、神态庄严。《汉书。卷四○。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既以老臣自外超用,名震京都,及入朝,鬒须皓然,衣冠甚伟。」
《国语辞典》:印规(印规)  拼音:yìn guī
使印章拓得端正而不歪斜的钤印定位工具。
《国语辞典》:乾回付  拼音:gān huí fù
随便应付了事。元。刘时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耍孩儿十煞〉:「巴不得登时事了乾回付,向库中钻刺真强盗。」
《国语辞典》:服低捋  拼音:fú dī lè
低声下气、甘居人下。元。曾瑞〈端正好。一枕梦魂惊套。么〉:「既生来命与时相挫,去狼虎丛服低捋。」
《国语辞典》:不侮暗室  拼音:bù wǔ àn shì
虽独处暗室,亦居心端正。形容坦诚不欺。《南史。卷七○。循吏传。阮长之传》:「长之固遣送曰:『一生不侮暗室。』」也作「不欺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