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滋事  拼音:zī shì
闹事、惹祸。《官话指南。卷五。官话问答》:「并且敝国翻译官,风闻那些个百姓,有意滋事。」《文明小史》第四回:「现在滋事为首的人虽已拿到,究竟洋人逃落在何处,至今一无下落。」
《國語辭典》:情杀(情殺)  拼音:qíng shā
为爱情纠纷而杀人。如:「近来情杀事件频传,突显情绪管理的重要。」
《漢語大詞典》:遘纷(遘紛)
(1).遭乱。晋书·元帝纪:“然 晋 室遘纷,皇舆播越,天命未改,人谋叶赞。”
(2).制造纠纷。遘,通“ 构 ”。文选·颜延之〈祭屈原文〉:“ 嬴 芊 遘纷, 昭 怀 不端。” 吕向 注:“ 嬴 , 秦 也; 芊 , 楚 也。是时 秦昭王 、 楚怀王 遘纷为乱,君道不正。”
《国语辞典》:压事(压事)  拼音:yā shì
消弭纠纷。如:「乡长特地前来压事。」
分类:消弭纠纷
《國語辭典》:调解(調解)  拼音:tiáo jiě
1.调停各方意见,平息纷争。如:「在地方公正人士居中调解之后,原告同意撤回告诉状。」
2.法律上指发生纷争的双方当事人,在法院调解庭或调解委员的协调下,互相让步,寻求一种诉讼以外的解决方案。
《國語辭典》:界约(界約)  拼音:jiè yuē
两国明定疆界、界址,或为消除边界纠纷所签订的条约。
《國語辭典》:圆场(圓場)  拼音:yuán chǎng
1.为打破僵局而居中协调或提出办法。如:「还好他及时出来打圆场,免除了一场纷争。」
2.戏曲表演时剧中人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称为「圆场」。一般表示地点的转换,而根据路线的长短和方向,又可分为大圆场、小圆场、正圆场、反圆场等。
《國語辭典》:家务事(家務事)  拼音:jiā wù shì
1.家中的日常事务。如:「她经常帮忙做家务事。」也作「家务」。
2.家庭中所争执的事。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我有句话苦劝你,则咱这家务事不许外人知。」《红楼梦》第五五回:「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简称为「家务」。
《國語辭典》:睁一眼,闭一眼(睜一眼,閉一眼)  拼音:zhēng yī yǎn,bì yī yǎn
看见某事,却当作看不见。比喻遇事隐忍,得过且过。如:「事情若无关紧要,大可睁一眼,闭一眼;若事关重大,则当须严格执行,绝不宽待。」
《國語辭典》:无事生非(無事生非)  拼音:wú shì shēng fēi
原本无事,而有意造成事端。《镜花缘》第五八回:「有无事生非的强盗,有作践庙宇的强盗。」
《國語辭典》:未了公案  拼音:wèi liǎo gōng àn
未能解决的事件。如:「这是一件未了公案,恐怕还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解决。」
《國語辭典》:私了  拼音:sī liǎo
自行私下处理、解决。如:「这起车子擦撞事故,因为受损不严重,所以双方就和解私了。」《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就托齐河县替他当堂公断一下,仍以私了结局。」
《漢語大詞典》:捅楼子(捅樓子)
引起纠纷;惹祸。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又要给我捅楼子?”亦作“ 捅漏子 ”。《全国优秀短篇曲艺集·唐僧行贿》:“猴儿哥呀,你千万别去捅漏子,因小失大划不来!”
分類:纠纷惹祸
《國語辭典》:寻事生非(尋事生非)  拼音:xún shì shēng fēi
故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如:「你可别再寻事生非,让老父为你劳神担忧了!」
《國語辭典》:咬群  拼音:yǎo qún
牲口咬踢同夥使不得安宁。也指人处众而欺凌其同辈。《金瓶梅》第一二回:「我几次因他再三咬群儿口嘴伤人,也要打他哩!」《醒世姻缘传》第一二回:「一堂和尚叫你这个俗人在里边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