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犯罪动机
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与犯罪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目的是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则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活动。同样的犯罪目的,可以出自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故意杀人,其犯罪动机或为报仇,或为图财,或为灭口,等等。犯罪动机反映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程度,在量刑上有一定意义。
《漢語大詞典》:犯罪对象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人或物。体现犯罪客体。相同的犯罪对象,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如公共汽车被破坏,这一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犯罪客体,可以是公共安全的社会关系(在行驶中被破坏),也可以是公共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关系(在车库中被破坏)。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如脱逃罪;有些犯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特定的对象,如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漢語大詞典》:犯罪既遂
已经完成了犯罪行为,有些犯罪行为并已发生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有的犯罪,只要完成了犯罪行为就是既遂,如诬陷罪,只要完成了诬陷行为就是既遂,而不问是否对被诬陷者发生危害结果。有的犯罪则必须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才算既遂,如故意杀人罪,必须发生被杀者死亡的结果才算既遂。
《漢語大詞典》:犯罪客体
受刑事法律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于犯罪对象。如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其犯罪对象则是贪污所得的公共财产。犯罪客体不同,罪名也就不同。如盗窃库房中的电线,其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所以是盗窃罪;而盗窃正在用于通讯的电线,其犯罪客体则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正常通讯活动,所以是破坏通讯设备罪。
《漢語大詞典》:犯罪目的
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与犯罪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动机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不同,犯罪的性质也就不同。有些犯罪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才能构成,如赌博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才能构成。因此,判明犯罪目的对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
《漢語大詞典》: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其特征:(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这一点区别于犯罪预备。如放火罪,准备火种和引火物是犯罪预备,已经点燃引火物而被人发现扑灭则是犯罪未遂。(2)未得逞,即未发生犯罪分子所追求的危害结果,这一点区别于犯罪既遂。(3)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上例),这一点区别于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比犯罪既遂较小,因此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对犯罪分子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國語辭典》:犯罪嫌疑人  拼音:fàn zuì xián yí rén
刑事诉讼制度中,在检察官实施侦查阶段以前,对涉嫌犯罪者的称谓。
《漢語大詞典》: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如某甲故意杀人,刺了一刀未致死,忽然悔悟,弃刀而去;或更进而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以前;二是自动的,不是被迫的,这一点区别于犯罪未遂。对于中止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漢語大詞典》:犯罪主体
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以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有一些罪的犯罪主体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份,如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单位成为犯罪主体时,不仅要判处罚金,还要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國語辭典》:悔罪自新  拼音:huǐ zuì zì xīn
悔改过失,重新做人。《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也作「悔过自新」。
《國語辭典》:黑手党(黑手黨)  拼音:hēi shǒu dǎng
黑手党(Mafia)最早起源于19世纪义大利的西西里岛,19世纪末随著移民潮,势力也延伸到美国与澳洲等地,成为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的通称。黑手党原为反抗帝国主义暴政的「荣誉会社」,后变质成犯罪的非法组织。常见犯罪活动有敲诈勒索、犯罪者间的仲裁、赌博、放高利贷、贩毒与诈骗等以暴力为基础的非法协议和交易。由于其勒索他人的信件上,总盖有「黑手印」,故称「黑手党」。
《國語辭典》:不法之徒  拼音:bù fǎ zhī tú
违反法令的人。如:「对于这些不法之徒,法律会给予适当的制裁。」
《國語辭典》:不打自招  拼音:bù dǎ zì zhāo
1.不用刑,就自己招认罪状。《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刘爷看了书吏所录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现在说不得,只好惊动我们老太太了,我们老太太,至诚所感,人不忍欺。等你见了我们老太太那时不打自招,不愁你不认。」
2.比喻无意间显露自己的短处。《西游记》第一七回:「只见他与一个白衣秀士,一个老道人,坐在那芳草坡前讲话。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西游记》第一七回:「造化!造化!老孙也是便益,菩萨也是省力。这怪叫做不打自招,那怪教他今日了劣。」
《國語辭典》:被害人  拼音:bèi hài rén
因他人的不法行为,致使身体、名誉、财产受到损害的人。也称为「被害者」。
《國語辭典》:大逆无道(大逆無道)  拼音:dà nì wú dào
谋反背叛,罪恶重大。或行为严重违反常理。《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也作「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