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提干(提幹)
(1). 宋 官名。即提举。
(2).谓由一般群众提拔为干部。 韶华 《肠梗阻》:“一九七四年我提干,调到冶金局当了干部科干事后,我仍然每晚到他家里去。”
《漢語大詞典》:里旅
指乡里群众。左传·昭公三年:“﹝ 晏子 ﹞辞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杜预 注:“旅,众也。” 唐 权德舆 《开州刺史新宅记》:“工徒不劳,里旅不烦。”一说为司里,即里中主事者,其职掌卿大夫之家宅。参阅左传·昭公三年 杨伯峻 注。
《漢語大詞典》:助耕
(1).指皇帝行藉田礼时为从耕朝官配备的耕作人员。宋史·礼志五:“羣官一名助耕,并服絳衣、介幘。”
(2).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府组织群众为抗属、军属耕种田地,叫助耕。这是在供给制度下,对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和烈属的一种照顾措施。全国解放初,对军属、烈属仍然实行。
《國語辭典》:报告(報告)  拼音:bào gào
1.陈述,一般多为下对上。如:「这事我须回营报告。」
2.宣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
3.报告的言语内容或文书。如:「口头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
4.应用文的一种。用于下级属员向上级陈述意见时用之。
《國語辭典》:浪潮  拼音:làng cháo
1.海水涨落而形成的起伏波浪。
2.比喻一时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风气或行动。如:「政治改革的浪潮一波波,逼得执政者不得不出来面对。」
《国语辞典》:爱群(爱群)  拼音:ài qún
1.人喜欢和他人交往的习性。
2.爱护群众,不顾自己的私利。
《漢語大詞典》:党群(黨羣)
指党和群众。 陈毅 《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个人太渺小,党羣才万能。”
分類:群众
《國語辭典》:灯会(燈會)  拼音:dēng huì
元宵节观赏花灯的集会。通常伴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活动。如:「今年的台北灯会除了展示花灯外,还有许多相关的庆祝活动,十分热闹。」
《漢語大詞典》:老番
旧时群众对外国殖民主义侵略者之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录》:“一般人只知道 三元里 人打红毛鬼,其实那次打老番的,并不止 三元里 的群众,总有几万人参加。”
《國語辭典》:太平门(太平門)  拼音:tài píng mén
公共建筑物为供紧急疏散人群,于普通门以外增设的门,称为「太平门」。如:「太平门绝不可堆放杂物,以免紧急事故发生时妨碍逃生。」
《漢語大詞典》:起会(起會)
指发起成立一种小规模的群众经济互助组织。入会者每人定期拿出规定数字的金额,集中由某一人收用,轮流收用完毕,会散。《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凡有人家起会,都要插在里边。” 老舍 《骆驼祥子》八:“自己等钱用么就请会,赶明儿人家也约自己来呢?起会,在这个穷年月,常有哗啦了的时候!”
《國語辭典》:工会(工會)  拼音:gōng huì
同业工人为维护共同的权益,所联合组织的自发性团体。组成来源可以是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或在同一个产业领域工作的员工。常见的工会目标是保持或改善劳雇待遇,项目包含工资谈判、劳动制度、劳雇标准、不当解雇或资遣等劳动相关权益。
《漢語大詞典》:进众(進衆)
激励群众。礼记·乐记:“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 孔颖达 疏:“动以进众者,以动作故能进发其众也。” 章炳麟 《訄书·明独》:“王灵鼓之翁博,惟不与吹管羣也,故能进众也。”
分類:激励群众
《漢語大詞典》:白莲会(白蓮會)
(1).旧时 庐山 行香的群众集会。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七日,往 庐山 ……是日,车马及徒行者憧憧不絶,云上观,盖往 太平宫 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谓之白莲会。”
(2).白莲教的别名。明史·韩林儿传:“ 韩林儿 ……其先世以白莲会烧香惑众。”参见“ 白莲教 ”。
《國語辭典》:白莲教(白蓮教)  拼音:bái lián jiào
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旁附佛教以招揽信众,元代后搀入大量他教成分,教义更趋复杂,以致派别林立,超过百种。信徒众多,分布很广,元、明、清曾发动政治反抗运动。
《漢語大詞典》:黎众(黎衆)
黎 族群众。
分類:族群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