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群飞(羣飛)
(1).齐飞;成群地飞。 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三:“鱼龙瀺灂,山鸟羣飞。” 晋 潘岳 《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
(2).喻动乱。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绎,海水羣飞。” 李善 注:“海水,喻万民;羣飞,言乱。”隋书·炀帝纪上:“拯羣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北史·尒朱荣传论:“四海嚣然,已有羣飞之渐。”
(3).喻群小。 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復,羣飞刺天。”
《国语辞典》:海水群飞(海水群飞)  拼音:hǎi shuǐ qún fēi
海水狂乱地四处涌起。用以比喻四处为乱,国家不安。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自永安以来,魏室大坏,海水群飞,天星乱动,礼乐征伐,不出于人主。」《旧唐书。卷五三。列传。李密》:「顷者,昆山火烈,海水群飞,赤县丘墟,黔黎涂炭。」
《分类字锦》:群飞成序(群飞成序)
见林栖注
分类:鸥鹭
《國語辭典》:振振  拼音:zhèn zhèn
鸟群飞的样子。《诗经。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
《國語辭典》:振振  拼音:zhēn zhēn
1.仁厚的样子。《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2.美盛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國語辭典》:飞蝗(飛蝗)  拼音:fēi huá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身体呈草绿色,身长约四至五公分。头部有两个大复眼,鞭状触角。前翅褐色细长,后翅半透明而广阔,后肢发达,胫节有锯齿。常成群食害作物茎叶成灾。
《國語辭典》:蠛蠓  拼音:miè měng
动物名。一种昆虫。微细,色白,头有絮毛,将下雨时,会群飞塞路。
《國語辭典》:鸿文(鴻文)  拼音:hóng wén
1.鸿雁飞行时,所呈现的队形。汉。王充《论衡。佚文》:「望丰屋知名家,睹乔木知旧都。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
2.尊称他人的文词。也作「宏词」、「宏文」、「鸿词」。
《國語辭典》:蚊雷  拼音:wén léi
形容众蚊聚集的声音。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暑近蚊雷先隐辚,雨前蚁垤正崔嵬。」
《國語辭典》:蝗虫(蝗蟲)  拼音:huáng chóng
1.动物名。直翅目昆虫。分布于热带与温带,尤以温带草原最多。种类甚繁,约有五千种。大多数为绿色或棕色,躯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对触角及一个咀嚼用的口器,腹部第一节两侧有听觉器官。依生活习性可分为孤独性与群居性两种。成群的飞蝗集体迁移时,常遮天蔽日,且大量啃噬农作物。古称为「阜螽」。也称为「蚱蜢」。
2.比喻食量极大的人。如:「他真像可怕的蝗虫,竟把冰箱里的食物一扫而空!」
《國語辭典》:鹭序(鷺序)  拼音:lù xù
白鹭在空中飞翔,排列有序。比喻朝廷百官的班次。元。宋无 上冯集贤诗:「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四出:「悲伤,鹭序鸳行,怎如那慈乌返哺能终养?」
《漢語大詞典》:衙退
(1).谓官衙办公之后。 唐 白居易 《过李生》诗:“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 唐 李洞 《赠长安毕郎中》诗:“朝迴座客酬琴价,衙退留僧写鹤真。”
(2).谓蜂群飞散之后。 宋 钱昭度 《村居》诗:“黄蜂衙退海潮上,白蚁战酣山雨来。”参见“ 蜂衙 ”。
《國語辭典》:蜂衙  拼音:fēng yá
1.群蜂早晚定时的聚集,如下属参谒长官于衙中,故称为「蜂衙」。宋。李新〈资州邓园〉诗:「蜂衙归去栏干静,江面飞来燕子忙。」元。钱霖〈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捲〉曲:「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
2.蜂房。元。赵奕〈玉山与郯九成自姑苏来吴兴僧可传邀余陪游弁山之黄龙洞时有紫霞同席遂分韵得花字〉:「龙居潜石洞,花暖护蜂衙。」
《漢語大詞典》:鸒斯
鸟名。乌鸦的一种。体形较小,腹下白,喜群飞齐鸣。又名鸦乌、鵯鶋。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喻贪利小人。《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 毛 传:“鸒,卑居。卑居,雅乌也。” 孔颖达 疏:“此鸟名鸒,而云斯者,语辞。”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鸒斯之蟊贼兮,固不能容乎鶬鶊。”
《国语辞典》:头雁(头雁)  拼音:tóu yàn
雁群飞行时,在前引领的第一只雁子。
《漢語大詞典》:鹭鸳(鷺鴛)
亦作“ 鷺鵷 ”。 二鸟群飞有序,因用以比喻班列整肃有序的朝官。 元 陈孚 《开平即事》诗之一:“金闕觚棱龙虎气,玉阶閶闔鷺鵷班。”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闻上》:“班首鷺鸳羣,身上麒麟画。”
《漢語大詞典》:湘燕
湖南 零陵 山上燕状之石。相传遇风雨即上下群飞,如真燕。 唐 刘禹锡 《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诗:“眇小欺 湘 燕,团圆笑落星。”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叶彫 湘 燕雨,枝折海鹏风。” 冯浩 笺注引《湘州记》:“ 零陵山 有石燕,遇风雨则飞,雨止还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