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内膳
旧称皇后的膳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旧制皇帝曰御膳,中宫曰内膳。自 寿成皇后 初立,恳辞内膳,詔权罢,今中宫因之。”
《漢語大詞典》:食监(食監)
(1).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楚惠王 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问曰:‘王安得此疾也?’王曰:‘……谴而行其诛乎,则庖宰、食监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
(2). 汉 代陵园所设官名。掌晦望时节祭祀。《汉官·先帝陵》:“每陵食监一人,秩六百石;监丞五人,三百石;中黄门八人,从官二人。”后汉书·百官志二“掌望晦时节祭祀” 南朝 梁 刘昭 注:“案食监即是食官令号。”
《国语辞典》:光禄寺(光禄寺)  拼音:guāng lù sì
掌理膳食的官署。原称为「官禄勋」,由汉朝郎中令演变而来,统属宫廷宿卫及侍从等。至魏、晋仅存其名,北齐则易名为光禄寺,职责亦变为掌理皇室膳食。自此各代均保留此制,仅辽时曾易名为崇禄寺,金则职属宣徽院。但清朝另有内务府掌责,光禄寺成为外廷职司,为管理祭祀食品的官署。
《漢語大詞典》:宫厨(宫廚)
帝王宫中的厨房。借指宫人所用之膳食。 唐 李商隐 《梦泽》诗:“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漢語大詞典》:日契
指每天供给膳食的凭证契劵。晋书·山涛传:“以母老辞职……除议郎,帝以 涛 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牀帐茵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
《漢語大詞典》:宰人
(1). 周 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左传·哀公三年:“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国语·晋语九:“及臣之长也,端委韠带,以随宰人。” 韦昭 注:“宰人,宰官也。”
(2).掌管膳食之官。韩非子·内储说下:“宰人上食而羹中有生肝焉。”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贺 ﹞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騶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 颜师古 注:“宰人,主膳者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晋文公 时,宰人上炙而髮绕之,召而让焉,以辩获免。”
《國語辭典》:主食  拼音:zhǔ shí
主要的食品,相对于副食而言。如:「我国人民以米、麦为主食。」
《漢語大詞典》:膳御
天子及皇后的膳食、器用。晋书·后妃传下·穆章何皇后:“戎车屡警,黎元阻饥。而饍御丰靡,岂与百姓同其俭约。”
《漢語大詞典》:日秩
指帝王赐给年老官吏的每日膳食。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 陈澔 集说:“秩,常也。日使人以常膳致之也。”三国志·魏志·孙资传“各年老逊位”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置舍人官骑,加以日秩肴酒之膳焉。”
《漢語大詞典》:肝膋
古膳食八珍之一。以网油蒙于肝上,烤炙而成。礼记·内则:“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 郑玄 注:“膋,肠间脂。”《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汉 郑玄 注:“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也。”
《漢語大詞典》:家膳
家中的膳食。 宋 梅尧臣 《江邻几馔鳅》诗:“ 江 侯昔南官,家膳无此珍。”
分類:膳食
《國語辭典》:廪膳(廩膳)  拼音:lǐn shàn
公家所给的膳食。《元史。卷八一。选举志一》:「成宗大德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通前三十员为六十员。」《清史稿。卷二八九。蒋廷锡列传》:「国家广黉序,设廪膳,以兴文教,乃生员经年未尝一至学宫。」
《國語辭典》:小吃  拼音:xiǎo chī
1.简单价廉的菜肴。如:「经济小吃」、「家常小吃」。
2.特指冷盘、点心之类的食物。
3.简单、随意的食用。如:「连吃几天大餐,今天暂且小吃一番!」
《漢語大詞典》:厨船(廚船)
操办、供应膳食的船只。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宋 王巩 闻见近录:“诸船不得动火,惟厨船造饭以给诸船。”
《漢語大詞典》:时膳(時膳)
按节令供应的膳食。 汉 张衡 《东京赋》:“升献六禽,时膳四膏。”《旧唐书·孝友传·崔沔》:“园寝上食,时膳具设,遵 汉 法也,而珍味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