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取  拼音:zì qǔ
1.自行收取、取用。如:「佐料自取」、「如果需要说明书,请自取。」汉。扬雄〈长杨赋〉:「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魏书。卷六○。列传。韩麒麟》:「凶徒奸党,迭相树置;高官厚禄,任情自取。」
2.自己招致而与他人无关。如:「祸福自取」、「自取其辱」。《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汉世外戚,自东、西京十有馀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国语辞典》:自取其祸(自取其祸)  拼音:zì qǔ qí huò
自惹灾殃。《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分类:灾殃
《国语辞典》:自取其辱  拼音:zì qǔ qí rù
自己招致羞辱。《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是他自取其辱,好好的在戏馆里看戏,怎么会和人打起架来呢?」
《分类字锦》:自取籍心
魏武帝答吕布书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
分类:组绶
《漢語大詞典》:自取咎戾
见“ 自取罪戾 ”。
《漢語大詞典》:自取罪戾
谓自招罪过。《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復生贰心,自取罪戾。”亦作“ 自取咎戾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分類:自招罪过
《国语辞典》:自取灭亡(自取灭亡)  拼音:zì qǔ miè wáng
自己的作法不当而导致灭亡。唐。刘蒉〈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以其思虑昏而耳目塞,上出恶政,人为寇盗,皆不知其所以然,以其自取灭亡也。」《聊斋志异。卷六。聂政》:「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
《國語辭典》:自取其咎  拼音:zì qǔ qí jiù
自己招引祸患、罪过。《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咎。」
《分类字锦》:自取一器
见虎守注
分类:梅杏
《漢語大詞典》:自取罪戾
谓自招罪过。《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復生贰心,自取罪戾。”亦作“ 自取咎戾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分類:自招罪过
《漢語大詞典》:强自取柱
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柱,当读为祝。祝,断也。”按,大戴礼记·劝学作“强自取折”。
《漢語大詞典》:强自取折
见“ 强自取柱 ”。
《漢語大詞典》:强自取柱
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柱,当读为祝。祝,断也。”按,大戴礼记·劝学作“强自取折”。
《分类字锦》:任其自取
隋书高祖文帝纪二年十月庚寅上疾愈享百僚于观德殿赐钱帛皆任其自取尽力而出
分类:赏赉
《國語辭典》:咎由自取  拼音:jiù yóu zì qǔ
所有的责难、灾祸都是自己找来的。语含自作自受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但这件事,据兄弟看起来,他们两家实在是咎由自取。」
《漢語大詞典》:自招
(1).自取;自致。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復辞,自招凶祸。”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亶 掩泣而言曰:‘罪过自招,自灭自消,岂敢更将面目,来污圣朝。’” 宋 真德秀 《再守泉州劝农文》:“比之游惰废业,自取飢寒,放荡不谨,自招危辱者,相去远矣。”
(2).自己供认。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刘爷 看了书吏所録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此皆 湖上笠翁 瞒人独做之事,笔机所到,欲讳不能,俗语所谓不打自招者非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许钦文 自名他的第一本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漢語大詞典》:无咎(無咎)
没有祸殃;没有罪过。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吴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
(1).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孔颖达 疏:“哀嗟自己所致,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