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于于  拼音:yú yú
1.徐行的样子。唐。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2.自足的样子。《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鍊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
3.相连不绝的样子。唐。柳宗元〈晋问〉:「鼋鼍诡怪,于于汨汨。」元。蒲道源〈闲居纪事〉:「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國語辭典》:嚣嚣(囂囂)  拼音:xiāo xiāo
1.无欲自得的样子。《孟子。尽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2.言语纷纭的样子。《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國語辭典》:拥肿(擁腫)  拼音:yǒng zhǒng
1.隆起而不平直。《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2.形容肥胖笨重、不灵巧。唐。韩偓 诗:「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续录二》:「京都有富室子,形状拥肿,步履蹒跚。」也作「臃肿」。
《漢語大詞典》:自休
(1).犹自止。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武仲 以能属文,为兰臺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唐 刘禹锡 《天论》中:“今夫苍苍然者,一受其形於高大,而不能自还於卑小;一乘其气於动用,而不能自休於俄顷。”
(2).谓自得其闲逸。 唐 元结 《喻瀼溪乡旧游》诗:“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晡时,观经史,或鸣琴自休。”
《漢語大詞典》:偃然
(1).安息貌。庄子·至乐:“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唐 孙樵 《乞巧对》:“予方高枕,偃然就寝。” 清 龙启瑞 《病说》:“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
(2).骄傲自得貌。新唐书·突厥传上:“至则 车鼻 偃然无入朝意, 华 谋与 葛逻禄 共劫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国 ( 武国 )至 山阳 ,偃然自大,受 全 ( 李全 )庭参, 全 军忿怒,囚而杀之。”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意气扬扬,偃然自得。”
(3).倒卧状。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海大鱼》:“得一鱼,长二丈餘,重数千斤。剖及腹,一人偃然横其间,皮肤如生,盖新为所吞也。” 清 姚鼐 《萧孝子祠堂碑文》:“亲偃然死,子欲无生。”
(4).犹巍然。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5).犹公然。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龙之为物,以不见为神,以升云行天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娼妓﹞至今日而偃然与衣冠宴会之列,不亦辱法纪而羞当世之士哉!”
(6).犹俨然。新唐书·王鉷传赞:“於时天子见海内完治,偃然有攘却四夷之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张瑴 ﹞以诗酒自放,偃然为 西州 豪侠魁。” 金松岑 《文学观》:“若夫标一义,创一例,下笔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则閎识孤怀,窃叹古今人不数覯矣。”
《漢語大詞典》:消摇
逍遥。悠闲自得貌。消,通“ 逍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消摇乎襄羊,降集乎北紘。”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消摇,消遥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愚计此时,当直捣 黄龙 而痛饮矣,乃阻兵不进, 河 上消摇,坐失机宜。”
《漢語大詞典》:沾沾
(1).自矜貌;自得貌。新唐书·黎干传:“﹝ 黎干 ﹞自负其辩,沾沾喜议论。” 明 张居正 《答司马杨二山书》:“此尤见公之襟度恢濶,非世之沾沾有己者可比也。”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把君诗卷聊过日,众中夸示欣沾沾。”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庸下者且沾沾规 日本 ,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远。”参见“ 沾沾自喜 ”。
(2).执着;拘执。《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 清 徐瑶 《太恨生传》:“且天下岂少良女子,而独沾沾於是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而我復麻木罔觉,挟无量巨资,不知所用,惟沾沾于微利以自贼。”
《國語辭典》:沾沾自喜  拼音:zhān zhān zì xǐ
自以为得意而满足。《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会提学试,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走伻来邀生饮。」也作「沾沾自满」、「沾沾自足」。
《漢語大詞典》:驭风(馭風)
(1).犹乘风。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响乘气兮兰驭风,德有远兮声无穷。” 李周翰 注:“言贵妃德响若兰气驭风远去而芳香无穷也。”
(2).谓仙道御风而行。 唐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诗:“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唐 卢鸿一 《倒景台》诗序:“可以邀驭风之客,会絶尘之子,超逸真,盪遐襟。”
(3).形容飘然自得。 清 戴名世 《梅文常稿序》:“吾读公诸子之文,凌云驭风,飘飘乎莫不瀟洒而自得也。”参见“ 御风 ”。
《國語辭典》:御风(御風)  拼音:yù fēng
乘风。《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宋。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國語辭典》:顾盻(顧盻)  拼音:gù xì
注目,留神。《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至于顾盻,增其倍价。」
《國語辭典》:恣睢  拼音:cī suī
1.形容暴横、放纵。《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2.自得的样子。《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國語辭典》:优优(優優)  拼音:yōu yōu
1.和乐的样子。《诗经。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2.宽裕的样子。《礼记。中庸》:「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國語辭典》:泄泄(洩洩)  拼音:yì yì
舒坦快乐的样子。《左传。隐公元年》:「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高级汉语词典》:皞皞  拼音:hào hào
心情舒畅自得的样子
《國語辭典》:施施  拼音:yí yí
1.舒缓前进的样子。《诗经。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汉。毛亨。传:「施施,难进之意。」汉。郑玄。笺:「施施,舒行伺閒,独来见己之貌。」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喜悦自得的样子。《孟子。离娄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國語辭典》:犁然  拼音:lí rán
1.整饬的样子。《福惠全书。卷二一。保甲部。造保甲册》:「而各庄村人户之数,又犁然不紊,可一展册而无不尽在目中矣。」
2.明确的样子。《庄子。山木》:「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