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发鲜(發鮮)
(1).犹发芽。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夏侯湛 《荠赋》:“蒙严霜以发鲜,含盛阳而弗萌。”
(2).显现出鲜明或鲜艳的色彩。 唐 薛存诚 《祯石赋》:“夫皪彩发鲜,隐起成妍,质非工斲,字乃神鐫。” 明 刘基 《清斋记》:“丹葩发鲜,緑阴永昼。”
《漢語大詞典》:错彩(錯彩)
亦作“ 错采 ”。
(1).色彩错杂。 明 王世贞 《短长上》:“臣少尝见之,错彩如缕而色飞。”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六日》:“楼上流丹错采,陈设富丽。”
(2).喻修饰词藻。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才雄思赡,抽绪错彩。”
《漢語大詞典》:彩错(彩錯)
谓色彩交错。 唐 沈佺期 《自昌乐郡泝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乳竇何淋漓,苔蘚更彩错。”
《漢語大詞典》:阑斑(闌斑)
亦作“ 阑班 ”。 色彩错杂鲜明。 宋 苏辙 《学士院端午帖子·〈皇太后阁〉之三》诗:“翕呷霜紈动,阑班綵缕长。” 明许自昌《水浒记·渔色》:“妆成金屋阑斑,携将 阿娇 相贮偏。”
《漢語大詞典》:藻缛(藻縟)
(1).繁密的色彩。 南朝 宋 袁淑 《桐赋》:“越众木之薰狥,胜杂树之藻縟。” 唐 李德裕 《通犀带赋》:“匠者以其灵可御邪,光能远烛,翦截本末,发挥藻縟。”
(2).引申为修饰文辞。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铺舒名实,藻縟文质。”
《漢語大詞典》:斑毛
谓颈毛色彩驳杂。
分類:色彩驳杂
《國語辭典》:班驳(班駁)  拼音:bān bó
1.色彩相杂不纯的样子。也作「斑驳」。
2.责备。《通俗常言疏證。言语。班驳》引《合纵记剧》:「今日到斑驳我小子起来。」
《漢語大詞典》:昼色(晝色)
(1).谓在白昼呈现色彩。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德星夜映,庆云昼色。”
(2).犹日色。 唐 沈佺期 《夜游》诗:“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 唐 张碧 《野田行》:“风昏昼色飞斜雨,寃骨千堆髑髏语。”
《漢語大詞典》:锦缋(錦繢)
色彩艳丽的织锦。孔丛子·居卫:“夫锦繢纷华,所服不过温体;三牲大牢,所食不过充腹。” 汉 蔡邕 《弹棋赋》:“设兹文石,其夷如砥,采若锦繢,平若停水。”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锦繢织苔蘚,丹青画松石。”
《漢語大詞典》:攒星(攢星)
繁星。常用以喻指体小密集而色彩绚丽的花果等。 唐 司空曙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攒星排緑蒂,照眼发红光。” 宋 韩彦直 橘录卷中:“﹝金橘﹞比金柑更小,形色颇类…… 周美成 词有‘露叶烟梢寒色重,攒星低映小珠帘’,为是橘作。”
《漢語大詞典》:晕黄(暈黄)
在烟雾或尘土中泛现的黄色。晕,谓色彩四周模糊。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烟柳春梢蘸晕黄,井阑风绰小桃香,觉时帘幙又斜阳。” 阿英 《夜》:“在十字路交叉的所在,路灯疲乏的晕黄的临照着大道。”
《漢語大詞典》:班然
(1).色彩斑斓貌。班,通“ 斑 ”。礼记·檀弓下:“貍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 孔颖达 疏:“貍首之班然者,言斲椁材文采似貍之首。”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五色鹤》:“臣 謨 随班奉朝,退后载出,偶见苑中五色鹤班然可异。”
(2).明显貌。新唐书·突厥传上:“方其时,群臣献议盈廷,或听或置,班然可睹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五:“今以 管氏 言之,其遗书具在,其行事亦班然可考。”
《漢語大詞典》:文号(文號)
用色彩或花纹标识爵位与名号。汉书·王莽传下:“初京师闻 青 徐 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 颜师古 注:“文谓文章,号谓大位号也,一曰号谓号令也。”
《漢語大詞典》:熣灿(熣燦)
璀璨。色彩鲜明、光彩夺目貌。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金精转涾以融熠,铜液星荧而熣灿。” 清 黄景仁 《偕吴竹亭访珍珠泉》诗:“日光耀熣灿,烟气荡幽閟。”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日光斜射,愈增熣灿。”
《漢語大詞典》:笔彩(筆彩)
亦作“ 笔采 ”。
(1).谓文笔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孙盛 、 干宝 ,文胜为史,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唐 白居易 《游悟贞寺诗》:“粉壁有 吴 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 褚 书,墨色如新乾。” 宋 米芾 画史:“ 顾愷之 《维摩天女飞仙》在余家,《女史箴》横卷在 刘有方 家,已上笔采生动,髭髮秀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