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苦恼(苦惱)  拼音:kǔ nǎo
忧愁烦恼。《红楼梦》第七三回:「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
《漢語大詞典》:苦恼子(苦惱子)
可怜。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二折:“好苦恼子也,只一个妇人,领着个小的,几乎被人勒杀。”《海上花列传》第二四回:“ 双宝 苦恼子,碰着仔前世个冤家。”亦指可怜人。《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我兄弟念你老兄是个苦恼子,特地再三替你同 随某人 商量,把节礼分给你一半,你俩也就不用再闹了。”
分類:可怜
《漢語大詞典》:苦恨
(1).苦恼。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2).甚恨,深恨。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
分類:苦恼
《漢語大詞典》:困恼(困惱)
犹苦恼。 茅盾 《水藻行》:“ 财喜 仰起了他那为困恼所灼热的面孔。” 巴金 《沉落集·化雪的日子》:“我只是困恼地在我的枯窘的思想中找出路。” 沙汀 《老烟的故事》:“我站在屋子中间,穿着睡衣,陷在一种无端的困恼里面。”
分類:苦恼
《漢語大詞典》:疙皱(疙皺)
苦恼;发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双儿心意两相投,夫人白甚閒疙皱!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分類:苦恼发愁
《國語辭典》:兰若(蘭若)  拼音:lán rě
寺院或空净闲静的地方。梵语「阿兰若」的略称。唐。杜甫 谒真谛寺襌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襌舍,俱不甚弘敞。」
《國語辭典》:解脱(解脫)  拼音:jiě tuō
1.开释、解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宁成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2.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亦称「涅槃」。
《國語辭典》:自苦  拼音:zì kǔ
自寻苦恼。《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是乎?」《红楼梦》第七六回:「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
《國語辭典》:愁苦  拼音:chóu kǔ
忧愁苦闷。《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有司责笃严急,细民不胜愁苦。」
《漢語大詞典》:无闷(无悶)
(1).没有苦恼。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易·乾:“《文言》曰:……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持操岂独苦,无闷徵在今。” 唐 白居易 《刑部尚书致仕》诗:“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餘。”
(2).词牌名。即“催雪”。 宋 王沂孙 、 程垓 有此词,计九十九字。 宋 吴文英 有《催雪》一调,与此全同。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
没有忧烦。易·乾:“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成玄英 疏:“无闷者,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國語辭典》:热恼(熱惱)  拼音:rè nǎo
焦灼苦恼。明。高启 宿山寺诗:「最喜此宵无热恼,莫教月落又钟鸣。」
分類:焦灼苦恼
《漢語大詞典》:苦于
为某种情况所苦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去年又想闹阔了,然而苦于没有题目,穷思极想,才想得一个法子,是给他娘做阴寿。”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青年作家大抵苦于生活,倘有佳作,只能就近卖稿。”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四:“譬如抑扬的腔调非不悦耳,而观众苦于不能听出字句的意义。”
分類:苦于苦恼
《國語辭典》:冤家  拼音:yuān jiā
1.仇人。《西游记》第九回:「也是光蕊前生合当有此灾难,撞著这冤家。」《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
2.男女相恋时的昵称。宋。黄庭坚〈昼夜乐。夜深记得临岐语〉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
3.似恨实爱,而给自己带来烦恼麻烦的人。《红楼梦》第二九回:「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國語辭典》:苦苦  拼音:kǔ kǔ
1.不厌其烦,执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爹娘见儿苦苦要去,不免与他数两金银,以作盘费。」《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他好意相让,何必苦苦推辞?」
2.痛苦、忧苦。《董西厢》卷一:「莺莺泣谢曰:『今当改过自新,不必娘自苦苦。』」
3.佛教用语。指经验可以感受到的苦。《瑜伽师地论》卷四二:「若诸有情大兴盛者,尚为三苦常所随逐,所谓:行苦、坏苦、苦苦。」
《國語辭典》:苦事  拼音:kǔ shì
艰苦粗杂的事务。《淮南子。齐俗》:「是以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商无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