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卤莽(鹵莽)  拼音:lǔ mǎng
粗鲁、莽撞。《文明小史》第九回:「本来府大夫做的也忒卤莽些,要捐地方上的钱,也没有通知我们一声。」也作「鲁莽」。
《高级汉语词典》:丘垄
废墟,荒地
《國語辭典》:官田  拼音:guān tián
公家所有的田地。如:「古时官田通常由佃农耕种。」宋。乐雷发 逃户诗:「烧侵无主墓,地占没官田。」
《國語辭典》:燕麦(燕麥)  拼音:yàn mài
植物名。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叶细长,秆直立,高四十至一百八十公分。圆锥花序长二十至四十公分;小穗长二十至三十公厘,具芒。颖果淀粉可供食用,秆可织帽,北方多有种植。也称为「野麦」。
《國語辭典》:开发(開發)  拼音:kāi fā
1.拆开。《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2.启发、教导。《北史。卷二四。列传。崔逞》:「故劳卿朝夕游处,开发幼蒙。」
3.开拓、开辟。如:「开发资源」。《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孙宝》:「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
4.花朵绽放。明。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
5.支付。《老残游记》第二回:「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到了店里,开发轿钱,那轿夫定要双倍。」
6.开支、钱财。《品花宝鉴》第八回:「我们并不是没有带钱,想漂你的开发。」
7.打发。《荡寇志》第一六回:「我开发他们去了,不惟杜绝后患,且教他们去传扬我山寨仁义。」
8.发落、处置。《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万中书开发了原差人等,官司完了,同凤四老爹回到家中。」《红楼梦》第一四回:「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
《國語辭典》:瓯脱(甌脫)  拼音:ōu tuō
立于边界的土堡岗哨。《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唐。张守节。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也作「区脱」。
《國語辭典》:开荒(開荒)  拼音:kāi huāng
开垦荒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馀顷。」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漢語大詞典》:邱墟
亦作“邱虚”。 废墟,荒地。 汉 扬雄 《太玄·礥》:“次六,将其车入于邱虚。” 司马光 集注:“虚,与墟同。”东观汉记·冯衍传:“庐落邱墟,田畴芜秽。” 唐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邱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清 陆次云 《咏史》:“儒冠儒服委邱墟,文采风流化土苴。” 清 刘震 《祖龙》诗:“六国邱墟九宇恢,更张 周 典见雄才。”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风尘澒洞,天地邱墟,莽莽神州,虏骑如织。”
《國語辭典》:耕垦(耕墾)  拼音:gēng kěn
耕种开垦。《宋史。卷三七六。常同传》:「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也称为「耕起」。
《國語辭典》:开垦(開墾)  拼音:kāi kěn
开辟荒地。《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又于征伐之中,分带甲之士,随宜开垦。」《宋史。卷二。太祖本纪二》:「民能树艺、开垦者不加征,令佐能劝来者受赏。」
《漢語大詞典》:山荒
山中荒地。宋史·兵志十二:“惟 河东 嵐石 之间,山荒甚多,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 明 王守仁 《谪居粮绝》诗:“山荒聊可田,钱鎛还易办。”
分類:山中荒地
《漢語大詞典》:开地(開地)
(1).开拓疆土。韩非子·十过:“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汉书·地理志上:“至 武帝 攘却 胡 越 ,开地斥境,南置 交阯 ,北置 朔方 之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山谷用巴西字:“ 乐羊 为 魏 将,以攻 中山 ……果下之,遂为 魏文侯 开地。”
(2).翻地;耕地。
(3).方言。开垦荒地。
《漢語大詞典》:辟草
开垦荒地。 汉 贾谊 新书·先醒:“﹝ 楚庄王 ﹞内领国政,辟草而施教,百姓富,民恒一。”
《漢語大詞典》:荒莱(荒萊)
犹草莱。亦指荒地。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时都畿树木成林, 昶 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 北周 庾信 《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户口日增,荒莱毕垦。” 清 顾炎武 《田功论》:“大兵之后,田多荒莱,诸路閒田,当广行招诱,令人开垦。”
分類:荒地
《漢語大詞典》:辟除(闢除)
(1).开辟。指打开通路。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兑》:“道路辟除,南至 东辽 , 卫子 善辞,使国无忧。”
(2).特指开道。明史·陈选传:“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3).谓开垦荒地。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农人说是在为国辟除草莱,工人说是在为国殖产兴邦。”
(1).打扫;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
(2).引申为驱除。《荀子·成相》:“ 禹 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 共工 。”
(3).祛除;禳除。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杀狗磔邑四门》:“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取法於此也。” 三国 魏 曹植 《大墙上蒿行》:“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
(4).征聘授官。周礼·地官·胥:“自胥师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后汉书·百官志一:“ 汉 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谓百石云。” 宋 陆游 《蜡弹省札》:“七品以下听便宜辟除。”
(5).芟除(杂草)。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辟除去荒秽,雍土培污洼。”
(1).开垦。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平原博敞,中田闢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
(2).开发。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就优胜劣败天演之理论之,则我 中国 之南,旧为 三苗 之地,而为我 黄帝 种神明之裔所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