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5,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菩萨哥儿
菩萨心肠
菩萨鱼
肉身菩萨
家堂菩萨
马明菩萨
面匀菩萨
路头菩萨
分类词汇
贤圣
佛子
焦面大士
圣人
圣贤
庄严
大士
《漢語大詞典》:菩萨哥儿(菩薩哥兒)
女子对男子的亲昵称呼。红楼梦第八回:“我的菩萨哥儿!我説做了好梦呢,好容易遇见你了!”
《國語辭典》:菩萨心肠(菩薩心腸)  拼音:pú sà xīn cháng
菩萨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比喻慈悲之心。《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黄绣球》第二○回:「简直这些人的心像个大煤炭团一样的黑,铁弹子一样的硬,比起山西人放印子债五分取利,一天一收,带利滚利的手段,那还算是有菩萨心肠呢!」
《漢語大詞典》:菩萨鱼(菩薩魚)
鱼名。即鯼鱼。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鯼鱼即石首鱼也……诸鱼有血,石首独无血,僧人谓之菩萨鱼。”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肉身菩萨(肉身菩薩)
佛教语。谓即生修成的菩萨。亦为大善知识的尊称。《坛经·行由品》:“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明 徐渭 《戏拟不往》诗:“五岳高头谁掖我,肉身菩萨未身轻。”
《高级汉语词典》:家堂菩萨
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
《國語辭典》:马明菩萨(馬明菩薩)  拼音:mǎ míng pú sà
蚕神的别称。参见「马头娘」条。宋。戴埴《鼠璞。卷下。蚕马同本》:「俗谓蚕神为马明菩萨。」
《國語辭典》:马头娘(馬頭娘)  拼音:mǎ tóu niáng
神话传说中的蚕神。相传为一披著马皮的少女幻化而成,民间宫庙中有其塑像,供人祈求蚕桑平安。见《太平广记。卷四七九。蚕女》。也称为「马明王」、「马明菩萨」。
《分类字锦》:面匀菩萨(面匀菩萨)
方岳芍药词笑身居近侍翻阶万玉面匀菩萨䯽拥千螺
分类:芍药
《漢語大詞典》:路头菩萨(路頭菩薩)
吴 地所祀的五祀中之行神。亦为财神。 清 李玉 《人兽关·园中掘藏》:“[丑寻介]路头菩萨,那里去了?”亦省称“ 路头 ”。《何典》第三回:“明日还要把小炒肉烧烧路头。”参阅 清 顾禄 清嘉录·接路头
《漢語大詞典》:贤圣(賢聖)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國語辭典》:贤人(賢人)  拼音:xián rén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首之一○:「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是一个武夫,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也作「贤者」。
2.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宋。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
《國語辭典》:佛子  拼音:fó zǐ
1.菩萨的通称。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只除佛子神仙才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
2.受戒的佛门弟子。《西游记》第一二回:「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
3.引申指具佛性的慈惠之人。《宋史。卷三七三。列传。洪皓》:「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国语辞典》:焦面大士  拼音:jiāo miàn dà shì
焦面,肤色焦黑的面容。大士,菩萨的通称。焦面大士为民间宗教神明之一,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据说观世音看见孤魂野鬼抢食的场面,化身为面貌凶恶的凶神以主持公道,维护众鬼的秩序。一说焦面大士为一凶神,后为观世音收服,甘为部将。也称为「大世爷」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漢語大詞典》:中圣人(中聖人)
酒醉的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魏国 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 辽 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之五:“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
分類:酒醉
《國語辭典》:圣贤(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1.圣人与贤人。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2.神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也作「贤圣」。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庄严(莊嚴)  拼音:zhuāng yán
1.端庄肃穆。《西游记》第一三回:「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曾绣一幅观音大士,精奇庄严,色相俨然如生。」
2.装饰、装束整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庄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漢語大詞典》:大士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分類:大士狱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