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药王菩萨(药王菩萨)  拼音:yào wáng pú sà
妙法莲华经》中的一位菩萨。他的前世,由于听闻《妙法莲华经》,而获得很高的成就。以神通作种种布施,最后自烧双臂供佛,为舍身布施的典范。
《国语辞典》:雍容文雅  拼音:yōng róng wén yǎ
神态自若,举止儒雅。唐。张说〈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相门华列,儒庭善训,雍容文雅,当代知名。」也作「雍容閒雅」、「雍容尔雅」。
《国语辞典》:观音妈(观音妈)  拼音:guān yīn mā
民间昵称观世音菩萨为「观音妈」。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国语辞典》:宝相庄严(宝相庄严)  拼音:bǎo xiàng zhuāng yán
佛、菩萨的法相尊贵美好,令人肃然起敬。
《国语辞典》:兜率天宫(兜率天宫)  拼音:dōu shuài tiān gōng
兜率天的内院,弥勒菩萨居住的净土。参见「兜率天」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见得他脩的是佛门上乘,要到兜率天宫,不希罕蓬莱仙岛意思。」
《国语辞典》:菩萨地(菩萨地)  拼音:pú sà dì
菩萨的十种證悟境界。参见「十地」条。
《國語辭典》:灰头土面(灰頭土面)  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1.佛教用语。指修行得道者为度化众生而投入红尘,不事修饰。《五灯会元。卷一八。杨州齐谧首座》:「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
2.形容头面污秽。宋。葛长庚〈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词:「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也作「灰头土脸」、「灰头草面」。
《國語辭典》:不动明王(不動明王)  拼音:bù dòng míng wáng
佛学密宗的护法菩萨。负责降伏一切恶魔,常做忿怒表情。《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复当以不动明王持三聚土用澡浴。」也称为「不动尊」。
《國語辭典》:辩才无碍(辯才無礙)  拼音:biàn cái wú ài
1.能言善道。《三国演义》第六○回:「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孽海花》第一三回:「这可见韵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
2.析辨深奥的佛法,毫无障碍不解之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二:「辩才无碍,智慧明达。」
《國語辭典》:布袋和尚  拼音:bù dài hé shàng
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异著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漢語大詞典》:白衣仙人
指 观世音菩萨 。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 白衣仙人 在高堂。”亦作“ 白衣大士 ”、“ 白衣观音 ”。《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 白衣大士 出现,特来瞻礼!’”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 晋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 观音大士 象。 钱忠懿王 ( 钱俶 )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经院 。’白衣本 毗陀天女 ,而俗人名为 白衣观音 。”
《國語辭典》:地藏菩萨(地藏菩薩)  拼音:dì zàng pú sà
佛教菩萨。四大菩萨之一。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说法,他原是婆罗门子,曾祈求释迦牟尼帮他邪恶的母亲脱离地狱。后誓度尽地狱中一切众生。他被认为是菩萨大愿的代表。虽然《地藏菩萨本愿经》可能是中国人撰写的,但不会因此影响中国佛教徒对他的信仰。传说他曾化身投生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肉身不坏,因此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环,两眉间蓄发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萨」。
《國語辭典》:大慈大悲  拼音:dà cí dà bēi
大慈,佛家用语,指爱一切众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难的人。「大慈大悲」形容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悲。《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
《國語辭典》:大悲咒  拼音:dà bēi zhòu
佛教咒语之一。代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内證功德的真言。载于菩提流志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金刚智译的《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及其他译家所翻译的密续中。但咒文各经互异。现在通行的〈大悲咒〉,系出自伽楚达磨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此咒是汉地佛教徒最常持念的咒语之一。
《國語辭典》: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觀音)  拼音:qiān shǒu qiān yǎn guān yīn
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千眼象徵观照世间,千手象徵普济群生,都是大悲心的表现。其造形在汉地一般是两手两眼下面左右各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眼。亦有塑成千手千眼。在西藏佛教的画像,除千手千眼外,头部共五层,底三层为三面像,第四层是忿怒像,顶层是阿弥陀佛。无论汉、藏,千手千眼观音都是最受崇敬的菩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