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听会(公听会)  拼音:gōng tīng huì
民意及行政机关针对各项重大议题,邀请民意代表、学者专家及一般大众进行座谈,广为蒐集各方意见的座谈会。
《国语辞典》:帮帖(帮帖)  拼音:bāng tiě
古代行政机关核准船队执行公务或营业的通行證。其功用与性质类似现今的营业执照。《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帮帖:一帮船只所领之官票也。」
《国语辞典》:便宜处分(便宜处分)  拼音:biàn yí chǔ fèn
学理上曾经使用的用语,指行政机关依其职权,于法令范围内,自由裁量的处分。现称为「裁量处分」。
《国语辞典》:县政府(县政府)  拼音:xiàn zhèng fǔ
一县的最高行政机关,设县长一人,由县民选举产生,综理县政。分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等局;社会、农林、兵役、地政等科;行政、人事、主计等室。
《国语辞典》:行政院  拼音:xíng zhèng yuàn
我国中央政府五院之一,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掌理全国行政事务。
《国语辞典》:市公所  拼音:shì gōng suǒ
县辖市的最高行政机关。如:「现在各地市公所都架设网站,提供法规讯息,以方便市民洽公。」
《国语辞典》:市政府  拼音:shì zhèng fǔ
中央所辖之市的最高行政机关。设市长一人,由市民选举产生,对外代表该市,综理市政。简称为「市府」。
《国语辞典》:省政府  拼音:shěng zhèng fǔ
一省的最高行政机关。依建国大纲及中央法令,综理全省政务。由委员若干人,其中一人为主席,组成省政府委员会,行使职权。分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农林等厅,秘书、社会、警务、交通、卫生、新闻、主计、人事等处及粮食局。
《國語辭典》:罚款(罰款)  拼音:fá kuǎn
1.强制违法者缴纳一定金钱做为惩戒的处罚。如:「闯越平交道不仅要罚款,而且会被吊销执照。」也称为「罚金」。
2.对违反规定的人所罚的钱。如:「你可以将应缴的罚款直接划拨到各裁决所。」也称为「罚金」。
《漢語大詞典》: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員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漢語大詞典》:人民政府
我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通称。
《漢語大詞典》:商曹
掌管商业的行政机关。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五章:“商曹掌商货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