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邓艾经行路

相关人物
邓艾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邓艾传〉~775~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前后增邑凡六千六百户。景元三年,又破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欣等追蹑于彊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
典故
太行路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论五·广绝交论〉~2379~
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门,岂云绝。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独立高山之顶,欢与麋鹿同群,皦皦然绝其雰浊,诚耻之也,诚畏之也。唐·李善注引卢谌诗曰:「山居是所乐,世路非我欲。楚词曰: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巇。」又引王逸曰:「险巇,犹颠危也。」孟门、太行,二山名也。又引史记曰:「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也。」
《國語辭典》:行路  拼音:xíng lù
1.道路。《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啸咏沟渠良不可度,斯亦行路之艰难。」《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
2.路人、行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有识衔悲,行路掩泣。」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國語辭典》:行路难(行路難)  拼音:xíng lù nán
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内容多描写世途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情怀。以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较著名。
《漢語大詞典》:行路人
过路人。亦比喻不相关的人。《文选·苏武〈五言诗〉之一》:“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吕延济 注:“天下四海,道合即亲,谁为行路之人相疏者。” 唐 杜甫 《丹青引》:“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分類:不相关
《漢語大詞典》:行路子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唐 白居易 《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诗:“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独有行路子,悠悠不知还。”
《国语辞典》:单行路(单行路)  拼音:dān xíng lù
仅供车辆单方向行驶的道路。也称为「单行道」、「单行线」。
《漢語大詞典》:拟行路难
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國語辭典》:行脚(行腳)  拼音:xíng jiǎo
1.僧侣为寻师求法而云游四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玉格》:「此桃去此十馀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唐。杜牧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诗:「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禅衣。」
2.走路。《宋书。卷八十一。顾觊之传》:「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國語辭典》:行脚僧(行腳僧)  拼音:xíng jiǎo sēng
云游四方寻师求法的出家人。宋。陆游 双流旅舍诗三首之一:「开门拂榻便酣寝,我是江南行脚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穿了黑衣,做个行脚僧打扮,辞了亲属出家访道。」
《國語辭典》:走道  拼音:zǒu dào
供人行走的通道。如:「请不要在走道上奔跑嬉戏,以免妨碍他人。」、「奥斯卡金像奖场外的走道上都铺著红毯。」
《國語辭典》:行走  拼音:xíng zǒu
1.走路、步行。宋。苏轼〈小篆般若心经赞〉:「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无人行走。」
2.走动、来往。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此处有一财主,乃是马员外。他在俺家行走,也好几时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比如托一个朋友在司上行走,替他会官,拜客。」
3.清代称在京师担任非专任差事者为「行走」。如:「军机处行走」。
《漢語大詞典》:蹱路
行路;赶路。《西游记》第九三回:“师父做了駙马,到宫中与皇帝的女儿交欢,又不是爬山蹱路,遇怪逢魔,要你保护他怎的!”
分類:行路赶路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íng
1.独自一人行走。《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唐。卢纶 秋晚山中别业诗:「树老野泉清,幽人好独行。」
2.固执己意以行事。如:「独断独行」、「他做事向来一意独行,不接受别人意见。」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ìng
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汉书。卷六。武帝纪》:「谕三老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晋书。卷五六。列传。孙楚》:「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
《國語辭典》:阳道(陽道)  拼音:yáng dào
1.外事,如朝祀之类。语出《礼记。昏义篇》:「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
2.为主、居上之道。如君道、父道、夫道。相对于臣道、子道、妇道等阴道而言。
3.月亮绕行太阳的轨道。见《汉书。天文志》。
4.正道。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法阴符,按阳道,握兵机。」
5.称男性的生殖器。《宋书。卷三四。五行志五》:「豫章吴平人有二阳道,重累生。」也称为「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