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声(鞭聲)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雉尾映鞭声,金鑪拂太清。”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宋 陆游 《出朝天门由小西门归》诗:“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 宋 陆游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 五原 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漢語大詞典》:奸胥(姦胥)
亦作“奸胥”。 旧指官府中巧于舞弊的小吏、衙役。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立案税籍,得豪民姦胥要领。”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虽有奸胥,安能舞弊?”
《漢語大詞典》:鬼使
(1).冥司的衙役,杂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玉女以黄玉为誌,大如黍,在鼻上,无此誌者,鬼使也。”《西游记》第十一回:“第一殿 秦广大王 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吴梅 《双报应·合鸩》:“土地带鬼使绕塲一转介。”
(2). 清 时戏称出使外洋官员。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一时戏言,遂有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名目……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
《國語辭典》:草鞋钱(草鞋錢)  拼音:cǎo xié qián
旧日公人出差,向民间勒索的费用,称为「草鞋钱」。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我劝哥哥饶了你性命,有甚么草鞋钱与我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我过去諕他一諕,吃他几钟酒,讨些草鞋钱儿。」
《漢語大詞典》:快壮(快壯)
旧时称捕快衙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密諭快壮巡逻,遇有打架之人,立将兇器一併拿获。”
分類:捕快衙役
《國語辭典》:老爹  拼音:lǎo diē
称谓:(1)称父亲。(2)对老年人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3)下级称上级、仆役称主人、衙役对官吏的称呼。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小人是太守府内亲随,奉老爹钧语,著我打扫的这翠云楼。」(4)老父自称。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太上以白玉桃杯赐上御酒云:『学取老爹年纪早早还京。』」
《漢語大詞典》:皂头(皂頭)
旧时衙役的领班。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 万中书 提了进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上任入署,遂命皂头选惯行刑皂隶八名,并毛头大板十片进验。”
分類:衙役领班
《國語辭典》:牢子  拼音:láo zǐ
古时看守监狱的役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但分付牢子,紧守监门便了。」也称为「狱卒」。
《國語辭典》:班长(班長)  拼音:bān zhǎng
1.学校每一班级中,由学生互相推选或老师指派的学生代表,负责管理或执行班级事务。也称为「班代」、「班代表」、「班头」。
2.部队编制中,率领一个班的领导士官。
《漢語大詞典》:通引官
宋 时衙役名。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下至吏胥则有通引官、专知官、孔目官、直省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职次曰客司,曰通引官;优者曰衙职。”
分類:衙役
《國語辭典》:头役(頭役)  拼音:tóu yì
旧时官署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也称为「衙役」。
分類:衙役为首
《國語辭典》:头翁(頭翁)  拼音:tóu wēng
旧时官署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一回:「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也称为「衙役」。
分類:衙役
《漢語大詞典》:公牌
官府衙役。《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 包公 宰相心大怒,喝駡公牌两个人。”
《漢語大詞典》:秪候
同“ 祗候 ”。 宋 时官名。 元 明 时亦指官府衙役。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下马关 秪候都臺役隶,籤上名姓多四五字者,皆降虏子孙也。”参见“ 祗候 ”。
《國語辭典》: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候、敬候。《魏书。卷四三。刘休宾传》:「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候。」
2.职官名。宋朝掌朝会、宴幸、供奉引赞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县,官府都设有祗候,为供驱使的衙役。也称为「祗候人」。
3.泛指官府小吏或富贵人家的仆役。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早到府衙门首,立著一个祗候。不免向前央一央:『呀,祗候哥哥,拜揖。』」
《漢語大詞典》:皂班
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沙汀 《记贺龙》二五:“你们还没有见过 清 朝时候的县长……出街的时候那个威风哟,前头两根长号,一群戴尖帽子的皂班。”参见“ 三班六房 ”。
《國語辭典》:三班六房  拼音:sān bān liù fáng
旧日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三班是衙役,分为皂班,掌看守牢狱;壮班,掌召捕;快班,掌侦缉。六房是文书吏,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漢語大詞典》:皂隶老官(皂隸老官)
旧时对州县衙役的俗称。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下:“ 明太祖 製秀才衣巾,既成服,试问 马后 曰:‘谓我何似?’后曰:‘似一箇皂隶老官。’”
分類:州县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