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24,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西讨
西迈
西墙
西落
苑西
西雍
归西
西被
一西
西内
生西
西塘
中西
西过
西曲
《骈字类编》:西讨(西讨)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豫章行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骈字类编》:西迈(西迈)
齐书张敬儿传:贤子元琰,获免虎口。及凌波西迈,吾所发遣,犹推素怀,不畏嗤嗤。足下尚复灭君臣之纪,况吾布衣之交乎。隋书虞绰传见南辕下。向秀思旧赋序: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魏文帝孟津诗: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 王粲杂诗:白日已西迈,欢乐忽忘归。苏轼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诗:挂帆郤西迈,此计未为非。
《漢語大詞典》:西墙(西牆)
亦作“ 西墙 ”。
(1).西面的墙。仪礼·士丧礼:“为垼于西墻下,东嚮。” 郑玄 注:“垼,块灶;西墻,中庭之西。”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文公 见 咎季 ,其庙傅于西墻。” 前蜀 韦庄 《夏夜》诗:“正吟秋兴赋,桐影下西墙。”
(2).指西面。《淮南子·氾论训》:“故东面而望,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覩北方,唯无所嚮者则无所不通。”
见“ 西墻 ”。
分類:西面
《骈字类编》:西落
唐 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 隐月岫 每嫌西落疾,不得到明看。
《韵府拾遗 药韵》:孟浩然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分类:西落
《骈字类编》:苑西
唐书地理志:华州华阴郡华阴有漕渠,自苑西引渭水,因石渠会灞、浐,经广运潭至县入渭。
《漢語大詞典》:西雍
亦作“ 西廱 ”。 古代位于都邑西郊的泽宫。指 周 天子四门之学的辟雍。《诗·周颂·振鹭》:“振鷺于飞,于彼西雝。” 毛 传:“雝,泽也。” 宋 王应麟 《〈诗〉地理考》:“先儒多谓辟雝在西郊,故曰西雝。”《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 清 陈奂 传疏:“天子四门之学,总为辟廱,故瞽宗亦称西廱。”
分類:于都西郊
《國語辭典》:归西(歸西)  拼音:guī xī
称人死亡的委婉之语。《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是重午,归西何太速?」《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甚至太太日后归西,她还要跟了当女童儿去的个人呢?」
分類:西天
《骈字类编》:西被
书禹贡见东渐下也。又疏:此言西被于流沙,流沙当是西境最远者。 宋书武帝纪:绝域献琛,遐夷纳贡,王略所宣,九服率从。虽文命之东渐西被,咎繇之迈于种德,何以尚兹。 隋书李德林传:东渐日谷,西被月川。教暨北溟之表,声加南海之外。张说奉和圣制喜雨赋:东渐出日之表,西被无雷之外。
《骈字类编》:一西
庄子: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徬徨,孰嘘吸是。
《漢語大詞典》:西内
皇宫西部。旧唐书·玄宗纪下:“ 乾元 三年七月丁未,移幸西内之 甘露殿 。时阉宦 李辅国 离间 肃宗 ,故移居西内。”宋史·徽宗纪三:“﹝ 政和 六年九月﹞以西内成,曲赦 京西 。”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世宗崇道教:“﹝ 嘉靖 四十四年正月﹞上虽修玄西内,而权纲总揽,夜分至五鼓,犹览决章奏。”
《漢語大詞典》:生西
佛教语。往生西方净土。 鲁迅 《华盖集·导师》:“说佛法的和尚,卖仙药的道士,将来都与白骨是‘一丘之貉’,人们现在却向他听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传,岂不可笑!”
《骈字类编》:西塘
元 马祖常 淮南田歌三首 其一 东塘水初满,西塘泉又生。
元 刘因 奇村道中 此日西塘路,乘闲作胜游。
《國語辭典》:中西  拼音:zhōng xī
中国与西方的泛称。如:「学贯中西」、「中西文化交流」。
《骈字类编》:西过(西过)
齐书张欣泰传:令魏主以万乘之尊,攻此小城,攻而不拔,谁之耻邪?假令能拔,子守之,我将连舟千里,舳舻相属,西过寿阳,东接沧海,仗子再请,释不更取。士卒偃卧,起而接战,乃鱼鳖不通,飞鸟断绝,偏师淮左,其不能守交可知矣。北史崔宏传:太常元年,晋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魏,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
《國語辭典》:西曲  拼音:xī qǔ
1.属乐府清商曲辞,起源于荆郢樊邓一带,其演唱形式做为尾声的「送」与帮腔形式的「和」,与吴歌有别,故称为「西曲」。如〈石城乐〉、〈乌夜啼〉等。
2.山西、陕西的地方小曲。《通俗编。俳优》:「今以山陕所唱的小曲曰西曲。与古绝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
3.西边的角落。
4.泛指西洋音乐。
《漢語大詞典》:西曲歌
乐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于 荆 、 郢 、 樊 、 邓 之间,故称“西曲”。原为民歌,后被贵族采入乐府;也有少数是文人制作。现存歌词约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写商贾的水上生涯和商妇的送别怀念之情。形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自然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