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刺杀旦(刺殺旦)
(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 刺旦 ”。也叫“杀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
(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 雪艳 ,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漢語大詞典》:腻缝(膩縫)
三人相声中逗哏、捧哏外的第三个角色。此角配合前二人制造笑料,弥补其不足,故称。
《漢語大詞典》:撇末
装扮角色,演戏。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子这撇末区老赚,我学那 刘耍和 行踪步跡。” 明 朱有炖 《桃源景》楔子:“你道我嚥作的吞子忒献斗,你道我撇末的场中无对手。”
《國語辭典》:配角  拼音:pèi jué
1.戏剧中配搭的角色。如:「他老是演配角,从没见过他当主角。」也作「配脚」。
2.比喻次要的人或指做辅助工作的人。如:「大家都是配角,何必计较谁的工作比较重要。」也作「配脚」。
《國語辭典》:旁白  拼音:páng bái
1.在戏剧演出中,某个角色可以直接对观众说话,而大家假想台上的其他演员都听不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这种方法常被用来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观众。
2.电影、电视中的画外音,发音人不在画面中出现,对镜头画面内容有说明解释作用。
《國語辭典》:甩发(甩髮)  拼音:shuǎi fǎ
扮演旧剧时,装饰头顶的长发。
《國語辭典》: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拼音: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i chēng dà wáng
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能称王称霸。《冷眼观》第一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也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漢語大詞典》:上场门(上場門)
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國語辭典》:徕儿(倈兒)  拼音:lái ér
元剧中扮演儿童的角色。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徕儿云:『俺母亲怎生不见来了?』」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徕儿云:『爹爹,我肚里饥!』」
《國語辭典》:架子花脸(架子花臉)  拼音:jià zi huā liǎn
一种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以亮相与工架为重,唱白结实而少,身段灵活做工多。如京剧《长坂坡》中的张飞、《青风寨》中的李逵、《除三害》中的周处等都是。
《國語辭典》:末脚(末腳)  拼音:mò jué
一种戏剧角色。扮演男性。有正末、副末。《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一个穿花衣的末脚,拿著一本戏目,走上来。」
《漢語大詞典》:梨园榜(梨園榜)
旧时评比角色的人所列戏剧演员名次的榜文。 巴金 《家》九:“几位主持孔教会以‘拼此残年极力卫道’的重责自任的遗老也曾在报纸上大吹大擂地发表了梨园榜,点了某某花旦做状元呢。” 巴金 《家》二六:“你忘记了去年他们几个人发表梨园榜,点小旦 薛月秋 做状元,被高师的 方继舜 在《学生潮》上面痛骂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