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解放  拼音:jiě fàng
1.释放。《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
2.解除束缚。解除种种违反自然的道德、习惯、制度等的束缚,使各归于自由平等,近世社会运动中常用此语。
《漢語大詞典》:解放
向上解送和向下发放。 明 陈子龙 《治兵必先足饷疏》:“凡州县征输,苟非最疲之地,但使解放有序,则解京之数亦不可缺。”
《國語辭典》:解放军(解放軍)  拼音:jiě fàng jūn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部队最先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民国十七年上井冈山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简称为「红军」。抗战结束后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为「解放军」。
《漢語大詞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为保证实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而在军内开展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其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全军指战员,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革命性质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队素质、战斗力的提高,完成军队所确定的各项任务。
《漢語大詞典》: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为人民利益而战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初称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创建了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五军、陕北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开展土地革命。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敌人后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解放战争时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担当保卫国防,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同时开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之发展成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
《国语辞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拼音:bā lè sī tǎn jiě fàng zǔ zhī
西元一九六四年巴勒斯坦各派组织领导人建立的政治组织。主要团体有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及解放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一九七三年被公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流亡政府。一九七六年以后巴解被承认为阿拉伯联盟的正式代表,并获得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承认。巴解部分团体常以暗杀、劫持飞机、轰炸建筑等方式为手段,以达建国目的。英文缩称为PLO。一九八三年九月十日在国际形势逐渐改变中,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分别签署协议,宣布相互承认,同年九月十三日,以国外长裴瑞斯与巴解执行委员会委员阿巴斯代表双方政府,在华盛顿签署和平协定,结束双方三十年来的敌对与冲突。缩称为「巴解」。
《国语辞典》: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拼音:mín zú jiě fàng yùn dòng
被压迫的民族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压迫者的专制垄断、掠夺与剥削,并争取民族解放自主而进行的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奴隶解放运动(奴隶解放运动)  拼音:nú lì jiě fàng yùn dòng
美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为解放被剥夺自由和人权的奴隶而发起的运动。系因美国南方农业和北方工业结构和生活型态的不同,导致对奴隶制度产生歧见,引发南北战争。战争结束后,北军胜利,奴隶制度正式废止。
《国语辞典》: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  拼音:fù nǚ jiě fàng yùn dòng
西元196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系列针对女性权益、地位之女性主义思潮与改革行动。主要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家庭暴力、育婴假、同工同酬、妇女参政、性暴力与性骚扰、堕胎权、就业安全等。
《漢語大詞典》:妇女解放
通过男女劳动者共同奋斗,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社会目标。
《國語辭典》:解放区(解放區)  拼音:jiě fàng qū
大陆地区指早期共产党军队占领下的地区为「解放区」。
《漢語大詞典》:解放战争
被压迫的民族或阶级为了争取解放而进行的战争
从1945—1949中国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國語辭典》:两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对中国淮南与淮北的合称,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区。
《國語辭典》:委任  拼音:wěi rèn
1.任用、托付。《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我若得了你们的银子,开脱了你们,不但辜负抚台的委任,那十三条冤魂肯依我吗?」
2.文职公教人员官等之一,在简任、荐任之下。
《國語辭典》:代耕  拼音:dài gēng
1.以他种营生代替耕植。如官吏以禄代耕、文人以笔代耕或以舌代耕皆是。晋。潘岳〈藉田赋〉:「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南朝宋。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幸会果代耕,符守江南曲。」
2.代为耕种。如:「农机代耕」、「农地代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