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抵忌
触犯忌讳。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且曩时之窒阁下及小生者,岂不以阁下疏有‘居安思危’之字为抵忌,对上以 河南 县尉非贬官为説乎!”
《國語辭典》:触逆(觸逆)  拼音:chù nì
冒犯忤逆。《红楼梦》第九回:「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触逆于他。」
分類:触犯违逆
《漢語大詞典》:冒地
(1).谓触犯地神。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妾无罪兮冒地,又何辜兮负天!”
(2).佛教语。梵语bodhi(菩提)的另一译音。意译正觉。 唐 空海 《青龙寺惠果和尚之碑》:“从金刚萨埵稽首扣寂,师师相传,於今七叶矣,非冒地之难得,遇此法之不易也。”
《漢語大詞典》:感逆
触犯,冒犯。《后汉书·安帝纪》:“朕以幼冲,奉承鸿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噉食。”《后汉书·锺离意传》:“百官无相亲之心,吏人无雍雍之志,至於骨肉相残,毒害弥深,感逆和气,以致天灾。”
分類:触犯冒犯
《漢語大詞典》:伤犯(傷犯)
冒犯,触犯。朱子语类卷七十:“那人也无十分伤犯底事。”《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其中便有难於严禁之处,恐怕伤犯客人面子。” 郭沫若 《〈孔雀胆〉二三事》:“ 中国 成为‘民国’已经三十三年了,‘皇帝陛下’这些名称似乎已经是博物馆里面的东西,然而 秦始皇 还是伤犯不得。”
分類:冒犯触犯
《漢語大詞典》:絓网(絓網)
触犯法网。 唐 刘禹锡 《崔公神道碑》:“商通而荐至,吏惧而循法。民不絓网而国用益饶。”
《漢語大詞典》:犯伤(犯傷)
触犯伤害。《水浒传》第三七回:“却纔甚是冒瀆,犯伤了哥哥,望乞怜悯恕罪。”
分類:触犯伤害
《漢語大詞典》:捍网(扞網)
触犯法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盖二 胡 功罪稍不同,其以淫肆扞网则一也。”
《國語辭典》:黑人  拼音:hēi rén
1.黑色人种。参见「黑种」条。
2.因犯罪或其他事故,不敢公开露面的人。如:「他因为犯了法,躲在山中做了三年黑人。」
《漢語大詞典》:斥犯
指称触犯。 明 文徵明 《题李四台千文》:“盖 祥符 五年始上 圣祖 尊号,詔天下不得斥犯二字。”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圣祖 名上曰 玄 ,下曰 朗 ,不得斥犯。”
分類:触犯
《漢語大詞典》:讦犯(訐犯)
直言触犯。 元 戴良 《治平类要总序·纳谏》:“求諫如不及,纳諫如转圜;谅直者嘉之,訐犯者义之,愚浅者恕之,狂诞者容之。”
分類:直言触犯
《國語辭典》:好惹  拼音:hǎo rě
容易应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官人不要太岁头上动土,我媳妇不是好惹的。」《儒林外史》第四○回:「新娘人物倒生得标致,只是样子觉得惫赖,不是个好惹的!」
分類:轻易触犯
《漢語大詞典》:干讳(干諱)
触犯忌讳。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愿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漢語大詞典》:忌忤
触犯禁忌。旧唐书·柳泽传:“虽木朴忌忤,愿恕之以直,开諍諫之路也。”
《漢語大詞典》:謇犯
正直敢言而触犯别人。 唐 元稹 《献事表》:“喜顺从而怒謇犯,亦古今之情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