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讲(主講)  拼音:zhǔ jiǎng
担任讲演或主要讲授的人。如:「这次的文化讲座由他担任主讲。」
《漢語大詞典》:纪善(紀善)
明 代亲王属官名,掌讲授之职。 明 方孝孺 《题会稽张处士墓铭后》:“少子 遯 亦以通儒术荐为纪善。”
《國語辭典》:讲课(講課)  拼音:jiǎng kè
授课,讲习功课。如:「他讲课资料丰富,内容精彩。」
《漢語大詞典》:授堂
讲授学业的堂室。
《漢語大詞典》:都授
谓集中诸生讲授经义。汉书·翟方进传:“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方进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 常 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説。” 颜师古 注:“都授,谓总集诸生大讲授也。”
《漢語大詞典》:游讲(遊講)
出游讲授。北史·熊安生传:“ 安生 在 山 东时,岁岁游讲,从之者倾郡县。”
分類:出游讲授
《國語辭典》:预习(預習)  拼音:yù xí
事前的准备学习。多指课业而言。
《漢語大詞典》:论授(論授)
谓讲授课业。晋书·隐逸传·杨轲:“欲所论授,须旁无杂人,授入室弟子,令递相宣授。”
《漢語大詞典》: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二十八篇,系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后编入《鲁迅全集》
《国语辞典》:经院哲学(经院哲学)  拼音:jīng yuàn zhé xué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哲学。运用逻辑和哲学方法讨论、讲授基督教的教义,设法调和理性与信仰间的冲突。但往往墨守经文,强加申释。
《国语辞典》: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博士)  拼音:guó zǐ jiàn bó shì
职官名。国家设置的最高学府里,专门教学讲授的教授。《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天子看见,说道:『这虞育德年纪老了,著他去做一个閒官罢。』当下就补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
《国语辞典》:伊比鸠鲁主义(伊比鸠鲁主义)  拼音:yī bǐ jiū lǔ zhǔ yì
即伊比鸠鲁所讲授的哲学。包括物理学及对伦理学、人生观、政治哲学与社会演进的主张,以自我主义为中心,享乐主义为理想,契约论为基础,是一种利己的快乐主义。
《漢語大詞典》:烦琐哲学(煩瑣哲學)
(1). 欧洲 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天主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称为“烦琐哲学”。
(2).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的作风和文风。
《漢語大詞典》: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毛泽东作于1937年。由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的记录稿整理而成。分唯心论与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三章。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重点展开论述的两节。
《國語辭典》:阿訇  拼音:ā hōng
回教掌理教务、讲授经典的人。也译作「阿吽」、「阿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