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九子
(1).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 尾 为九子。”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 尾 亦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漢語大詞典》:九职(九職)
(1). 尧 设置的九种官职。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禹 为司空, 后稷 为田畴, 夔 为乐正, 倕 为工师, 伯夷 为秩宗, 皋陶 为大理, 益 掌敺禽…… 尧 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
(2). 周 时的九种职业。《周礼·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嬪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货三》:“ 周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
(2). 周 时的九种职业。《周礼·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嬪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货三》:“ 周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
《漢語大詞典》:元凯(元凱)
亦作“ 元愷 ”。
(1).“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舜 举之于 尧 ,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 南朝 宋 刘孝标 《辩命论》:“ 重华 立而元凯升, 辛受 生而 飞廉 进。” 宋 王安石 《推命对》:“ 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2).泛指贤臣、才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同否则元凯与斗筲无殊,并任则騄騏与駑駘不异。”《魏书·高谦之传》:“陛下一日万机,事难周览,元凯结舌,莫肯明言。”
(1).“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舜 举之于 尧 ,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 南朝 宋 刘孝标 《辩命论》:“ 重华 立而元凯升, 辛受 生而 飞廉 进。” 宋 王安石 《推命对》:“ 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2).泛指贤臣、才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同否则元凯与斗筲无殊,并任则騄騏与駑駘不异。”《魏书·高谦之传》:“陛下一日万机,事难周览,元凯结舌,莫肯明言。”
《漢語大詞典》:三良
(1).三贤臣。指 秦穆公 时的 奄息 、 仲行 、 鍼虎 。《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 穆公 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 毛 传:“三良,三善臣也。谓 奄息 、 仲行 、 鍼虎 也。”《史记·蒙恬列传》:“昔者 秦穆公 杀三良而死,罪 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 秦 ,百夫莫赎。” 宋 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秦穆公墓》诗:“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2).三贤臣。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 叔詹 、 堵叔 、 师叔 。《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3).三贤臣。指 晋 时的 王导 、 郄鉴 、 庾亮 。《晋书·陆玩传》:“寻而 王导 、 郄鉴 、 庾亮 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
(2).三贤臣。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 叔詹 、 堵叔 、 师叔 。《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3).三贤臣。指 晋 时的 王导 、 郄鉴 、 庾亮 。《晋书·陆玩传》:“寻而 王导 、 郄鉴 、 庾亮 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 玩 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
《漢語大詞典》:五贤(五賢)
(1).五位贤臣。指 春秋 晋文公 之臣 狐偃 、 赵衰 、 颠颉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鸿门 赖 留侯 , 重耳 任五贤。”
(2).五位贤臣。指 宋 王十朋 、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传》:“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与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相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述其事。”
(3).谓五个方面胜于人。《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昔 路丰 、 舒晋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贤而以不仁之故也。”
(2).五位贤臣。指 宋 王十朋 、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传》:“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与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相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述其事。”
(3).谓五个方面胜于人。《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昔 路丰 、 舒晋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贤而以不仁之故也。”
《漢語大詞典》:食苹
(1).亦作“ 食萍 ”、“ 食蓱 ”。指天子宴群臣嘉宾。亦指参加天子宴贤臣的宴会。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信凯讌之在藻,知和乐於食苹。”《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元帝 《荆州放生亭碑》:“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生,欲使金牀之鴈,更及 衡阳 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 隋 江总 《劳酒赋》:“乃遵执爵之典,爰降食苹之讌。”
(2).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
(2).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民生如野鹿,知爱不知命……伤我慕类心,感尔食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