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购买力等值(购买力等值)  拼音:gòu mǎi lì děng zhí
即两国物价的比值,在跨国统计中,用来比较各国的实质产出水准。各国政府以当地货币计算国内生产毛额(GDP)与各项支出,若直接以汇率换算成美元,将忽略非贸易财的存在与各种造成汇率在短期波动的因素,而使数据不具跨国的比较意义。购买力平价经由繁复的物价调查与计算求得,能让各国的产出水准放在同一水平上比较,以反映出各国实际能提供的财货与劳务数量。
《國語辭典》:购买力(購買力)  拼音:gòu mǎi lì
个人或团体购买物品的能力。如:「设立百货公司之前须考察当地购买力。」
《漢語大詞典》:集团购买力(集團購買力)
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同社会“个人购买力”相对。《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重要经济文献和经济政策法令》:“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國語辭典》:贬值(貶值)  拼音:biǎn zhí
某一货币、贵金属或通货,其对外价值降低之意。
《國語辭典》:过剩(過剩)  拼音:guò shèng
1.供过于求而有剩馀。如:「生产过剩」。
2.数量超过限度。如:「人口过剩」。
《國語辭典》:通货紧缩(通貨緊縮)  拼音:tōng huò jǐn suō
由于经济活动停滞或衰退,使人民货币所得和购买力下降,减少对商品需求,使物价水准下降的现象。也称为「通货收缩」。
《国语辞典》:名义所得(名义所得)  拼音:míng yì suǒ dé
工人所获得的货币数额。在未考虑其实际购买力的状况下,其所得货币数量的总额称为「名义所得」。
《国语辞典》:市场深化(市场深化)  拼音:shì cháng shēn huà
一个经济体系内人口购买力提高,促使商品层次相对普遍提升的现象,称为「市场深化」。
《國語辭典》:保值  拼音:bǎo zhí
保有物品原有的价值,不让其受环境因素而贬值。如:「有的人不把钱存在银行而买黄金来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