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陋质
臃肿
离身
保和
绕身
受病
飞鱼
口体
上身
倾身
身边
隐身
下服
痛苦
加饭
《漢語大詞典》:陋质(陋質)
(1).弱质。多指女子或女子的身体。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以才薄之陋质,奉君子之清尘。”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狐》:“顾以陋质,不足答厚恩。”
(2).平庸的才能。晋书·贾充传论:“ 贾充 以諂諛陋质,刀笔常材,幸属昌辰,滥叨非据。”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伟才何磊落,陋质几翩翾。”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漢語大詞典》:离身(離身)
(1).离开身体。庄子·渔父:“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唐 张籍 《寄宋景》诗:“詔发官兵取乱臣,将军弓箭不离身。”
(2).传说中之国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离身 、 反踵 之君, 髽首 贯胸 之长。” 李善 注:“周书曰:‘ 离身 、 染齿 之国,以龙角神龟为献。’尔雅曰:‘北方有比肩人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曰:‘此即半体之人,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鼠之相合尔。’” 张铣 注:“ 离身 、 反踵 、 髽首 、 贯胷 ,四海国名。”
《漢語大詞典》:保和
谓保持心志和顺,身体安适。魏书·崔浩传:“愿陛下遣诸忧虞,恬神保和,纳御嘉福,无以闇昧之説,致损圣思。”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居惟保和,动必循道。” 宋 梅尧臣 《小女称称砖铭》:“饮乳无犯舌之禁,爱恶无有情之系:若是则得天真与保和,何病夭之遽乎!”
《漢語大詞典》:绕身
(1).谓古代将盛装金银或钱币的布袋盘绕在腰间。 唐 王建 《远将归》诗:“但令在舍相对贫,不向天涯金遶身。”
(2).围绕身体。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狗蚤颂》:“ 侯峯和尚 《狗蚤颂》云:‘摸不着时寻不见,十二时中遶身转。’”
《國語辭典》:受病  拼音:shòu bìng
得病、生病。《老残游记》第一○回:「山地多潮湿,所以先用云母铺了,再加上这蓑毯,人就不受病了。」
《國語辭典》:飞鱼(飛魚)  拼音:fēi yú
文鳐鱼的别名。参见「文鳐鱼」条。
《漢語大詞典》:口体(口體)
口和腹;口和身体。孟子·离娄上:“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 曾子 则可谓养志也。”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性情甘澹雅,口体便粗糲。”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分類:身体
《國語辭典》:上身  拼音:shàng shēn
1.身体的上半部。《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腰下垂了两副白绸子的扎腰,上身穿一件三寸不到小袖管的长袖马褂。」
2.招引到自己身上。如:「这不关你的事,别惹祸上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便揽了这件事上身,直到此刻才得办妥了。」
3.衣服初穿在身上。如:「新装上身,顿觉精神百倍!」
《漢語大詞典》:倾身(傾身)
(1).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后汉书·隗嚣传:“ 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艺祖 既天姿英特,问其年,復亥生也。 永德 大喜,倾身事之。” 明 高启 《南宫生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 , 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 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 清 方苞 《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兴 鹿正 、 张果中 倾身为之。”
《國語辭典》:身边(身邊)  拼音:shēn biān
1.身旁周遭。《红楼梦》第二四回:「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能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
2.身上。
《國語辭典》:隐身(隱身)  拼音:yǐn shēn
隐匿形体。如:「他隐身在茂密的草丛里,以躲避敌军的追捕。」
《國語辭典》:下服  拼音:xià fú
1.宫刖之刑。因其施于下体,故称为「下服」。《周礼。秋官。小司寇》:「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汉。郑玄。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宫刖也。」
2.服轻刑。《书经。吕刑》:「上刑适轻,下服。」
《國語辭典》:痛苦  拼音:tòng kǔ
肉体或精神上所感受的苦楚。《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叫声:『啊唷!』这个痛苦,竟是被那新贵害的!」
《漢語大詞典》:加饭(加飯)
犹加餐。劝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唐 杜牧 《送杜顗赴润州幕》诗:“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名忝雁鸿联,慰别勤加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