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能言舌辩(能言舌辩)  拼音:néng yán shé biàn
善用辞令辩论。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著小官传与李道宗,便著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也作「能言善辩」。
《国语辞典》:舌弊耳聋(舌弊耳聋)  拼音:shé bì ěr lóng
形容辩论激烈,说辞纷繁。《战国策。秦策一》:「舌弊耳聋,不见成功。」
《国语辞典》:舌辩之士(舌辩之士)  拼音:shé biàn zhī shì
擅长游说、辩论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
《国语辞典》:三教论衡(三教论衡)  拼音:sān jiào lùn héng
中国古代辩论儒、释、道三家优劣、是非的活动。
《国语辞典》:雄辩高谈(雄辩高谈)  拼音:xióng biàn gāo tán
强而有力的辩论,豪放不羁的言谈。《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引得那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也作「高谈雄辩」。
《国语辞典》:田骈天口(田骈天口)  拼音:tián pián tiān kǒu
战国时齐人田骈,善辩论,因此誇张地说他的口大如天,或说天下尽在其口中。见唐。李瀚《蒙求集注。卷下。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国语辞典》:知鱼之乐(知鱼之乐)  拼音:zhī yú zhī lè
庄子与惠施于濠梁之上,辩论水中游鱼是否快乐之事。典出《庄子。秋水》。比喻能体会物情。
《国语辞典》:结辩(结辩)  拼音:jié biàn
辩论时的总结。如:「他的结辩简洁有力。」
分类:辩论总结
《国语辞典》:大辩若讷(大辩若讷)  拼音:dà biàn ruò nè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表面看来好像不善言辞的样子。《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唐。杨烱〈梓州官僚赞。司令参军事高平独孤文字大辩赞〉:「大辩若讷,历官有声。」
《国语辞典》:大辩不言(大辩不言)  拼音:dà biàn bù yán
大辩,善于辩论。大辩不言指有口才善辩之人,并不多话以显示自己。《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国语辞典》:唇枪舌战(唇枪舌战)  拼音:chún qiāng shé zhàn
形容辩论时言语锋利,争辩激烈。如:「劳资双方代表,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僵持不下。」
《漢語大詞典》:反对派
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
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
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
凡事抗议的人
《漢語大詞典》:辨日炎凉(辨日炎涼)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列子·汤问:“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鬭。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 不能决也。”后因以“辨日炎凉”谓儿童的聪明早慧。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乃生男子,初寝之牀。从公小大,辨日炎凉。”
《漢語大詞典》:辩据(辯據)
辩论的依据。新唐书·刘子玄传:“ 子玄 善持论,辩据明鋭。”
分類:辩论依据
《漢語大詞典》:持辩(持辯)
亦作“ 持辨 ”。 辩论。 明 方孝孺 《孙伯融传》:“持辨风生,举辞如云,人莫当其口。” 章炳麟 《论式》:“前世箸论在诸子,未有率尔持辩者也。”
分類: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