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趋赴(趨赴)  拼音:qū fù
疾行而赴。《三国演义》第八回:「司徒见招,即当趋赴。」
《漢語大詞典》:屈信
同“ 屈伸 ”。
(1).屈曲和伸舒。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汉 贾谊 《治安策》:“一脛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宋 苏轼 《罗汉赞》之三:“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2).犹进退浮沉。荀子·不苟:“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宋 苏轼 《肺病》诗:“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李大钊 《青春》:“推而言之,乃至生死、盛衰、阴阳、否泰、剥復、屈信……健壮頽老之轮回反復,连续流转,无非青春之进程。”
《國語辭典》:活路  拼音:huó lù
1.生路。《三国演义》第三回:「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今耕者已得再生,吾亦该放条活路。」
2.可通行的道路。《水浒传》第四七回:「你便从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杨树便可转湾。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湾,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如有别的树木转湾也不是活路。」
3.能够顺利进行事务的途径。《刘知远诸宫调。第三》:「莫忧拒,待交我寻活路,嗔不肯。」
4.生活的门路。如:「他穷得连条活路也没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这厮每败坏风俗,搅的俺一家儿不成活路,那吃敲才百计亏图。」
5.工作。《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既是捻出丫头去了,这丫头的活路就该他做。」
《漢語大詞典》:生山
指有利于攻守进退的山头。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
《國語辭典》:知趣  拼音:zhī qù
1.识相、不惹人厌。《西游记》第九三回:「你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还有些风味。」《红楼梦》第二七回:「凤姐打量了一打量,见他生的乾净俏丽,说话知趣。」
2.领略情趣。宋。赵彦端 永遇乐。杜曲桑麻词:「笑相看,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
《漢語大詞典》:建鼓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漢語大詞典》:厥阴(厥陰)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漢語大詞典》:盘辟(盤辟,槃辟)
(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仪态。汉书·儒林传·毛公:“ 鲁 徐生 善为颂。”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 徐氏 后有 张氏 ,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容。”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是故学校以教士而养之,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使其终日从事於俎豆、筐篚、象勺、干籥、盘辟、缀兆之容。”
(2).泛指回旋进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明帝 问 周伯仁 :‘ 真长 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犗特。’ 王公 笑其言, 伯仁 曰:‘不如捲角牸,有盘辟之好。’” 徐震堮 校笺:“盘辟,同槃辟,犹盘旋也……此言捲角牸不能如千斤犗特之任重致远,而折旋进退,皆如乘者之意。”
(3).跛行摇摆貌。 清 赵翼 《哭缄斋侄》诗:“蹣跚见客怜盘辟,饮啖兼人笑活罗。”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怀抱莫白,至亲不能交一言,盘辟蹣跚,企跂不能行一步,广坐交言而不觉,疾雷破山而不闻,凡此瞽、喑、聋、跛,受生何亏!”
槃辟:1.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动作姿势。汉书·何武传:“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槃辟雅拜。” 颜师古 注:“槃辟犹言槃旋也。”庄子·田子方“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晋 郭象 注:“槃辟其步,逶蛇其迹。” 清 龚自珍 《汉朝儒生行》:“路逢 絳灌 拜马首,拜则槃辟人不喜。”
(2).谓灵活、圆滑。 章炳麟 《訄书·别录甲》:“﹝ 裔介 ﹞性槃辟,善应事,先 魏象枢 得志,其骨骾弗如。”
《漢語大詞典》:鼓钲(鼓鉦)
(1).鼓和钲。军中用以指挥进退。 汉 扬雄 《太玄·廓》:“廓其外,虚其内,利鼓鉦。” 宋 朱熹 《再用十七日早霜晴观日出雾中喜而成诗韵》:“田舍占烟火,军家候鼓鉦。”元史·兀良合台传:“纵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鉦,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
(2).借指军中将帅。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或墨衰以蒞金革,或班剑以任鼓鉦。”
《漢語大詞典》:大自在
佛教语。谓进退无碍,心离烦恼。《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復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后多用指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境界。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符曾 诗:“心死便为大自在,魂归仍返小玲瓏。”
《漢語大詞典》:发敛(發斂)
(1).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 、 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
(2).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 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晋书·律历志中:“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明史·历志五:“按古历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云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
(3).犹伸屈。指诗歌风格的变化。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变也。至於 杜甫 ,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漢語大詞典》:容礼(容禮)
容仪之礼。谓容止进退的礼仪规定。后汉书·儒林传·刘昆:“﹝ 刘昆 ﹞少习容礼。” 李贤 注:“容,仪也。前书 鲁 徐生 善为容, 孝文 时,以容为礼官大夫。” 王先谦 集解:“ 惠士奇 曰,古者有容礼,有容臺。容,其仪;臺,其地也……洒埽应对进退之礼,少而习焉,长而安焉。仪容辞令,其节似小,而大行人以之同邦国,亲诸侯。” 宋 苏舜钦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遂以夫人归 韩氏 。果能上承尊嫜,奉 忠宪公 恂恂然,举动无一不中容礼者。”
《漢語大詞典》:后表(後表)
古代田猎时,树木为表,标识步数,以正进退之行列。最北面的一表称为后表。周礼·夏官·大司马:“ 虞 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 贾公彦 疏:“从南头立表,以北头为后表也。”
《漢語大詞典》:六节(六節)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
(2).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六节者,好、恶、喜、怒、哀、乐也。”
《漢語大詞典》:鼓节(鼓節)
(1).古代行军时击鼓钲以为节,指示进退。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宋史·乐志:“鐲,鉦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
(2).仪仗之类,表示官阶。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永熙 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 桑乾 太守,辅补都督。”周书·李延孙传:“ 孝昌 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 长寿 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