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歧途  拼音:qí tú
1.自大路歧出的道路。《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2.比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歧途」。
《國語辭典》:通路  拼音:tōng lù
1.通行的道路。如:「愈来愈多的摊贩在此营业,把整条通路搞得拥塞不堪。」
2.可通行的管道、路径。如:「处理事情如遇到阻碍时,何必固执拘泥,只要换条通路,或许便能豁然开朗、海阔天空了!」
3.指电流可以流通的电路状态。
《國語辭典》:死路  拼音:sǐ lù
1.不能通行的路。《老残游记》第八回:「可了不得!我们走差了路,走到死路上了。」
2.比喻步上毁灭之途。《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可晓得你家里的父母,还在那里等你们显亲扬名哩!为甚只顾走到死路上去?」
《漢語大詞典》:廉陛
(1).犹堂陛。廉,堂的侧边。 明 李东阳 《重建福州府学孔子庙记》:“於是廉陛高耸,周阿严峻,髹采焕发,蔚为伟观。”
(2).指台阶。比喻向上的凭借或途径。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将升圣人堂,道固有廉陛。”
《國語辭典》:独木桥(獨木橋)  拼音:dú mù qiáo
1.仅用一根木头所搭成的桥。
2.比喻艰难的途径。
《漢語大詞典》:利途
亦作“ 利涂 ”。 取利之途径。管子·国蓄:“塞民之养,隘其利途。”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
分類:取利途径
《漢語大詞典》:祸阶(禍階)
谓祸之所从来。阶,阶梯,喻凭借或途径。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 桀 奔 南巢 ,祸阶 末喜 。”周书·皇后传论:“是以 周 纳 狄后 , 富辰 谓之祸阶。” 明 沈鲸《双珠记·夫妻永诀》:“谁料花颜,攒成祸阶。”
《漢語大詞典》:殊辙(殊轍)
不同的辙迹。指不同的途径。 南朝 宋 王僧达 《和琅邪王仿古》:“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 宋 陈傅良 《答朱翔远见别》诗:“总角相看五十年,行藏殊辙各皤然。”
分類:辙迹途径
《國語辭典》:异轨(異軌)  拼音:yì guǐ
车轨各异。比喻途径各不相同。《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王褒、刘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
《漢語大詞典》:殊路
异途,不同的途径。《史记·礼书》:“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汉书·武帝纪》:“朕闻五帝不相復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 晋 陶潜 《于王抚军座送客》诗:“逝止判殊路,旋驾悵迟迟。”
分類:异途途径
《漢語大詞典》:溪径(溪徑,谿徑,谿逕)
小路。引申谓途径。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每一抽思,了了如见古人为文之意,乃知千古作家别自有正法眼藏在,盖其首尾节奏,天然之度,自不可荖而得意於笔墨溪径之外,则惟神解者而后可以语。”
谿徑:亦作“ 谿逕 ”。 1.山间小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路崎嶇,谿径危险,既絶人里,又少水草。”
(2).泛指门径。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学道之士未闻有自儒书入者,或者以为此治世语言,非入道谿径。”镜花缘第三七回:“ 林 兄在宫多日,谿径最熟,可有妙计?”
(3).喻泥古不化,蹈袭故常。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子云 虽有剽摸,尚少谿逕。”明诗纪事引 明 皇甫汸 《司勋集》:“ 司直 ( 皇甫涍 )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方其家食含章,与 徐生 二 黄 ,定交笔札,篤嗜 工部 ,既 何 李 篇出,病其谿径,专意 建安 。”
《國語辭典》:迂道  拼音:yū dào
绕道。宋。朱熹跋闾丘生阴符经说〉:「括苍闾丘君之官,临贺迂道千里,过予于漳水之上。」
《國語辭典》:正轨(正軌)  拼音:zhèng guǐ
正当的途径。如:「步入正轨」。
《漢語大詞典》:三术(三術)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 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李斯 奋时务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齐 鲁 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於儒。”(6)进忠言之三术。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2).三种特长。梁书·王瞻传:“ 高祖 每称 瞻 有三术:射、棊、酒也。”
《漢語大詞典》:他途
(1).别的途径。多指不正当的途径。宋史·苏轼传:“ 軾 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丈夫肯用他途进?相逢误喜知名姓。”
(2).别的方法。如:舍此而外,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