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庭
(1).祭奠神灵的处所。隋书·礼仪志三:“古者天子征伐,则宜于社,造于祖,类于上帝……战胜,则各报以太牢,又以太牢赏用命战士于祖,引功臣入旌门,即神庭而授版焉。而罚不用命于社,即神庭行戮讫,振旅而还。” 宋 沈遘 《奉祠西太乙宫赋》:“戒前期之三日兮,祗祓而造乎神庭。”
(2).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庭,在髮际,直鼻,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禁不可刺,令人癲疾,目失精。灸三壮。”
《漢語大詞典》:针药(針藥)
亦作“鍼药”。
(1).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2).施针用药,治疗。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子谓北山 黄公 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3).针剂。 茹志鹃 《百合花》:“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漢語大詞典》:神堂
(1).供神的处所。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诗:“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明 沈常 《再生纪异录》:“元宵夜,月光澄湛,皎如白日。邑前神堂火起, 严大尹 拜灭之。戒市人勿张灯。” 许地山 《无忧花》:“那个神堂,不晓得还有没有神,若是有,咱们光着身子下去,怕亵渎了受责罚。”
(2).中医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堂,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灸五壮。”
《漢語大詞典》:针膏(針膏)
针灸和药物。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若见明於凝滞,幸求教於针膏。”
《國語辭典》:水沟(水溝)  拼音:shuǐ gōu
疏通流水的沟道。如:「定时清除水沟污秽,保持水道畅通。」
《國語辭典》:人中  拼音:rén zhōng
鼻子下方,嘴唇上方凹下的部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人中》:「唇之上何以谓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则当在脐腹间。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暨二便皆单窍,三画阴,三画阳,成泰卦也。」《红楼梦》第五七回:「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著力掐了两下,掐的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
《漢語大詞典》:神门(神門)
(1).中医学用语。即神门脉。古代全身诊治法三部九候之一。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絶,死不治。”
(2).指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门者,土也。一名兑衝,一名中都,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3).帝王陵墓祭殿的宫门。 唐子兰 《寄乾陵杨侍郎》诗:“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4). 黄河 中游 三门峡 中段急流之俗称。 贺敬之 《三门峡歌》:“ 神门 险, 鬼门 窄, 人门 以上百丈崖。”
《漢語大詞典》:神封
(1).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封,在灵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2).谓中原王朝的疆土。神,指神州;封,封疆。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闢土数千里,无益神封。”
《國語辭典》:针工(針工)  拼音:zhēn gōng
裁缝师。《西游记》第九○回:「那王子随命针工,照依色样,取青锦、红锦、茶褐锦各数疋,与三位各做一件。」
《国语辞典》:石针(石针)  拼音:shí zhēn
中国古代用以针灸、刺破脓包及放血的工具。参见「砭石」条。
《漢語大詞典》:然谷
中医针灸经络穴名之一。灵枢经·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五脏井荥俞经合歌》:“少阴肾脉井涌泉,然谷为滎本天然。”
《漢語大詞典》:颊车(頰車)
(1).牙下骨,载齿的腭骨。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於下,止於上,上下咀物,以养人也。或曰颊车,亦所以载物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颊车”注:“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颊车或曰鼸车,借鼸为之説,曰:鼸鼠之食积於颊,人食似之,故取名也。”
(2).针灸穴位名。在耳下曲颊端近前八分,陷中。灵枢经·经脉:“循颊车上耳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颊车落颊风自痊。”注:“颊车穴,治落颊风,落颊风者,下頦脱落也。”
(3).犹牙慧。《南齐书·高逸传·顾欢》:“经云,戎气强獷,乃復略人颊车邪?”
《漢語大詞典》:艾灸
中医针灸疗法之一。用艾炷薰炙穴位以治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附方﹞:“诸虫蛇伤,艾灸数壮甚良。” 清 吴伟业 《贺新郎·病中有感》词:“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絶。”
《漢語大詞典》:巨虚
(1).即距虚。兽名。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北方有兽,其名曰蟨……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广雅·释嘼:“巨虚,马属。”
(2).中医针灸穴位名。
《漢語大詞典》:运针(運针,運鍼)
同“运鍼”。谓中医针灸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治病。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运鍼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漢語大詞典》:针师(針師)
针灸医师。旧唐书·职官志三:“太医令掌医疗之法……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禁咒师。”
分類:针灸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