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屏
(1).自摒;把自己屏弃。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贾 有汤鑊之罪,请自屏於胡貉之地,惟君死生之。” 唐 颜真卿 《论百官论事疏》:“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汤 放 桀 於 南巢 ,盖亦听其自屏於一方而终耳。”
(2).自己隐退,弃绝世事。 宋 王安石 《答孙莘老书》:“丘园自屏,烦公远屈,衰疾不获奉迓。” 宋 苏辙 《谢文公启》:“自屏远方,少安愚分。”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其后 园仲 以部属外出为知州,不得志,遂自屏不仕。”
(3).自杀。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忠 惲 復譖曰:‘ 强 见召,未知所问,而就外草自屏,有姦明审。’” 南朝 宋 李贤 注:“外草自屏谓在外野草中自杀也。”
《國語辭典》:养望(養望)  拼音:yǎng wàng
1.培养声望。《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北史。卷五六。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2.比喻退休。《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高老先生发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却不曾到京师一晤。去年小弟到京,不料高老先生却又养望在家了。」
《漢語大詞典》:退士
隐退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子之所论,出人之计也;吾之所守,退士之志也。” 宋 陆游 《晚兴》诗:“白布帬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家居:“当官枉顾者,必闭门不纳,此高人退士所尚;若曾任显职者,则不尽然。”
分類:隐退
《漢語大詞典》:泉壑
(1).泉水和山谷。 南朝 梁 江淹 《闽中草木颂·木莲》:“迸采泉壑,腾光渊丘。”
(2).引申为隐退之处。 唐 于公异 《李令公乞朝觐南郊表》:“既均情於故老,庶无媿於子牟,退入泉壑,不为恨矣。”
(3).山谷间的泉水。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漢語大詞典》:幽蛰(幽蟄)
冬眠土中的虫类。喻草野或隐退之士。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二:“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仰公之光,遂假荐言,幽蛰用彰,德惠之厚,殁身敢忘!”
《漢語大詞典》:五湖心
谓隐退江湖之志。 唐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诗:“ 陶朱 虽相 越 ,本有五湖心。” 宋 苏轼 《书皇亲画扇》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青箱杂记》卷五引 宋 钱昆 《题淮阴侯庙》诗:“隆準早知同鸟喙,将军应起五湖心。”参见“ 五湖 ”。
分類:隐退江湖
《國語辭典》:五湖  拼音:wǔ hú
湖泊名:(1)太湖。《国语。越语下》:「战于五湖。」唐。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3)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漢語大詞典》:屏伏
(1).隐退,避匿。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忠朴屏伏,憸狡得志。” 明 高启 《送倪雅序》:“余旅食江上,别君者累年,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
(2).伏地。 清 侯方域 《赠季弟序》:“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
《漢語大詞典》:遁肥
亦作“遯肥”。 犹肥遯。语出易·遯:“上九:肥遯,无不利。”后指隐退。 宋 胡錡 《耕禄稿·拟犁春知犍为郡兼劝农使诰》:“尔刚木近仁,遯肥空谷,神光牛背,讹寝莫羈。” 陈衍 元诗纪事·洪德章:“ 洪吾圃 先生当 有宋 末运,不乐仕进,遯肥蓄识,以诗律自鸣。”
分類:后指隐退
《漢語大詞典》:敛然(斂然)
(1).聚集貌。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杨倞 注:“敛然,聚集之貌。”
(2).自我约束貌。指隐退。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九:“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青松出林秀,岂独私与己?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
《漢語大詞典》:鸥情(鷗情)
指隐退的心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鵷侣从兹洽,鸥情转自縻。” 元 倪瓒 《快雪斋中命余诗因赋》:“古人与我不竝世,鹤思鸥情逈愁絶。”
分類:隐退心情
《漢語大詞典》:触罗(觸羅)
(1).投入罗网。 唐 白居易 《感兴》诗之二:“鱼能深入寧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2).打鱼。谓隐退。 唐 李群玉 《留别马使君》诗:“俱来海上叹烟波,君佩银鱼我触罗。”
《漢語大詞典》:蚤退
提早隐退。蚤,通“ 早 ”。 宋 苏轼 《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宅图》诗:“ 乐天 蚤退今安有, 摩詰 长闲古亦无。”
分類:提早隐退
《漢語大詞典》:静晦
静处韬晦。指隐退不仕。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故虽抱于愚忠,每自安于静晦。”
《漢語大詞典》:隆中客
指 诸葛亮 。泛指隐退者。 宋 陆游 《晨起至参倚斋示子聿》诗:“幸好 隆中 客,无为起草庐。”参见“ 隆中对 ”。
《國語辭典》:隆中对(隆中對)  拼音:lóng zhōng duì
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占领荆、益二州,联合孙权,整顿西南各族等策略,史称为「隆中对」。
《漢語大詞典》:栖退(棲退)
亦作“栖退”。 隐退。 南朝 梁武帝 《征庾詵庾承先诏》:“ 新野 庾詵 ,止足栖退,自事却扫。”南史·褚贲传:“父( 褚彦回 )背 袁粲 等附 高帝 , 賁 深执不同,终身愧恨之,有栖退之志。”南史·王华传:“中军 刘勔 ,晚节有栖退志。”
分類: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