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46
典故
7
词典
643
佛典
52
其它
744
共643,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静寄
简静
静爱
恬静
阴静
渊静
谷静
静虑
阁静
秋静
主静
静境
静定
静边
静念
《漢語大詞典》:
静寄
优闲地寄寓、依托。 晋
陶潜
《停云》
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宋
陆游
《渔隐堂独坐至夕》
诗:“三尺桐丝多静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分類:
闲地
寄寓
依托
《漢語大詞典》:
简静(簡静)
(1).简约沉静。 唐 陈玄祐
《离魂记》
:“﹝ 张鎰 ﹞性简静,寡知友。”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
:“公敦朴简静,而辞色温温,接物极愷悌。”
《
明史·周述传
》
:“ 述 温厚简静,未尝有疾言遽色。”
(2).谓施政不繁苛。
《
隋书·韦世康传
》
:“ 世康 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 唐
吴兢
《
贞观政要·论务农
》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明
张居正
《答河漕王敬所》
:“人有自边来者,言公按行部中,简静清肃,边人咸不知有使命之至。”
(3).减少,稀少。
《
周书·李和传
》
:“ 和 至州,以仁怒训物,狱讼为之简静。”
分類:
减少
简约
施政
沉静
稀少
繁苛
《骈字类编》:
静爱(静爱)
宋 欧阳修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其二
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
《國語辭典》:
恬静(恬靜)
拼音:
tián jìng
恬然安静。《文选。曹植。七启》:「玄微子曰:『予乐恬静,未暇此观也。』」
分類:
恬静
恬淡
安静
《骈字类编》:
阴静(阴静)
素问: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化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漢語大詞典》:
渊静(淵静)
沉静恬淡。
《
庄子·天地
》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 明
唐顺之
《启圣祠祭文》
:“维公濬哲渊静,胄衍神明,饘粥承家,永有令名。” 王闿运
《候官陈君墓志铭》
:“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
分類:
沉静
静恬
恬淡
《骈字类编》:
谷静(谷静)
唐 张说
清远江峡山寺
猿鸣知谷静,鱼戏辨江空。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唐 姚合
送殷尧藩侍御游山南
谷静云生石,天寒雪覆松。
唐 胡皓
大漠行
火绝烟沈左西极,谷静山空右北平。
《漢語大詞典》:
静虑(静慮)
(1).涤除一切杂念。
《
太平广记
》
卷十九引 唐 卢□
《逸史·李林甫》
:“相公安神静虑,万想俱遣。”
《
云笈七籤
》
卷三二:“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禅的意义是澄心静虑,坐禅入定,绝灭一切妄念,专心求解脱。”
(2).静心思考。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幸多暇日,自求诸己,研精静虑,贞观厥美。”
《
宋史·苏轼传
》
:“平居静虑,亦尝有忧於此乎!”
(3).佛教语。犹禅定。谓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
阿毘达磨俱舍论
》
卷二八:“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
分類:
静虑
佛教语
静心
涤除
心思
思考
杂念
禅定
坐禅
六章
《骈字类编》:
阁静(阁静)
唐 李咸用
小雪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骈字类编》:
秋静(秋静)
元 元好问
山居杂诗六首 其六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國語辭典》:
主静(主靜)
拼音:
zhǔ jìng
宋明理学家的一种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纯静的修养方法。为周敦颐首倡,主张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极与人的本性均为静,后因人心染上杂念、欲望而不静,故必须透过无欲无为的工夫才能诚,即达到纯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见宋。周敦颐《太极图说》。
分類:
理学家
道德修养
渊源
源于
儒家
《漢語大詞典》:
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
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
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
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分類:
静谧
静态
环境
静止
境界
意境
夏丏尊
《漢語大詞典》:
静定
(1).指道家的澄心静虑,守道不离。
《云笈七籤》
卷九四:“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
(2).指佛教的澄心静虑,坐禅入定。 明
陶宗仪
《
辍耕录·祷雨
》
:“如此良久,輒有雨。岂其静定之功已成,特假此以愚人耶,抑果异物耶?”
(3).平静凝滞。 茅盾
《三人行》
五:“他的眼光是阴悒的,静定的,而且并没看见什么似的。” 叶圣陶
《恐怖的夜》
:“埠头那有什么航船,只有赤热的太阳照着静定的河水。”
(4).平静安定。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我的精神在贫困之中也还见静定。” 潘漠华
《三月二十夜杭州》
:“山是如此的静定,天是如此的低迷。”
分類:
平静
道家
佛教
静安
安定
凝滞
静虑
坐禅
守道
不离
入定
《漢語大詞典》:
静边(静邊)
安定边境。
《
晋书·孔严传
》
:“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寧国耳。”
《
周书·陈忻传
》
:“ 太祖 以 忻 威著敌境,仍留静边。” 唐
纪唐夫
《骢马曲》
:“逐北自諳深磧路,连嘶谁念静边功。”
分類:
安定
定边
《漢語大詞典》:
静念
(1).沉思默念。
《
陈书·宣帝纪
》
:“兴言静念,夕惕怀抱。” 唐
聂夷中
《过比干墓》
诗:“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清
厉鹗
《雪晴》
诗:“苕颖行有时,静念造物恩。”
(2).使思想感情宁静、澄净。
《
云笈七籤
》
卷三六:“忌见一切生血物,宜斋戒静念。”
分類:
沉思
思想
感情
宁静
澄净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