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卷面(捲麵)
一种制成短条并包卷成圆筒状的干面条。
(1).卷宗的封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卷案》:“俱先后依次,粘连成卷,上用卷面,待审。”
(2).试卷的封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作《定安策》,凡二千二百八十一字,録於卷面,注里居寓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 严十三 言其秋试时” 葵园主人 兰岩氏 注:“ 乾隆 丙子科, 顺天 乡试,有大书于卷面者,曰 黄四姑娘 开拆,见蓝榜。”
(3).指答卷的外观。《上海市一九八三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作文要求三》:“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注意格式。”
《國語辭典》:面店(麵店)  拼音:miàn diàn
买卖面食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本是在家里泡了一碗锅巴吃了,才到面店去的。」
《國語辭典》:面汤(面湯)  拼音:miàn tāng
洗脸水。《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正在迷恋之际,恰值丫鬟送面水叩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董天然两个早起来,打点面汤早饭,整齐等著。」也作「面水」。
《國語辭典》:面汤(麵湯)  拼音:miàn tāng
煮过面条的水。
《國語辭典》:挂面(掛麵)  拼音:guà miàn
悬挂晒乾的面条,可储存以备煮食。细长形称为「龙须」,扁宽形称为「凤尾」。
《國語辭典》:切面  拼音:qiè miàn
物体被切断后,所呈现的表面。也称为「剖面」。
《國語辭典》:切面(切麵)  拼音:qiē miàn
1.一种古代面食。先将面粉用绢筛筛过,再与调过的肉汁揉和,拉成与筷子一样粗细、每段约长一尺的面条。然后浸在水里拉长,再一条一条的放入锅里煮熟。见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卷九。切面粥》。
2.用刀切成的面条。先将面粉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片摺叠起来,再用刀切成一条条细长的面条。
《國語辭典》:寿面(壽麵)  拼音:shòu miàn
过生日时所吃的面条,以寓长寿之意。《歧路灯》第七八回:「单表十五日早晨,谭宅安排寿面待客。」
《国语辞典》:壮面(壮面)  拼音:zhuàng miàn
煮得较硬,可以耐消化的面条。《水浒传》第五三回:「李逵坐在戴宗肩下,分付过卖造四个壮面来。」
分类:消化面条
《國語辭典》:杂面(雜麵)  拼音:zá miàn
以豆麦粉屑作成的细面条。
《漢語大詞典》:合酪
用荞麦粉或杂粮拌和榆树皮磨粉后压制煮成的面条。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你若説实情呵,我可便买与你个合酪吃。”
《國語辭典》:过水面(過水麵)  拼音:guò shuǐ miàn
煮熟后再用凉水浸过的面条。
《國語辭典》:方便面(方便麵)  拼音:fāng biàn miàn
大陆地区指速食面。也称为「方便面条」、「快食面」。
《國語辭典》:长寿面(長壽麵)  拼音:cháng shòu miàn
1.过生日时所吃的面条。
2.旧俗婚礼中新郎与新娘合卺时所吃的面条。
《漢語大詞典》:长命面(長命麵)
即长寿面。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刘禹锡 赠进士 张盥 诗:‘忆尔悬弧日,余为座上宾。举筯食汤饼,祝辞天麒麟。’ 东坡 正用此诗,故谓之‘汤饼客’也。必食汤饼者,则世所谓长命麵者也。”参见“ 长寿麪 ”。
《漢語大詞典》:头汤面(頭湯麵)
方言。面店清早开门后,用刚换上的清水所煮的第一批面条。 陆文夫 《美食家》一:“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國語辭典》:汤面(湯麵)  拼音:tāng miàn
用汤煮的面条。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面》:「通常所食之面,有汤面、炒面、拌面三大别。……汤者,煮之以汤。」
分類:汤面面条
《國語辭典》:速食面(速食麵)  拼音:sù shí miàn
调理简单方便,迅速可食的面。也称为「泡面」。